第30部分(2 / 4)

小說:誰殺死了秦帝國 作者:低訴

是江水羽化而成的,暖洋洋地在水上游走,攪動依著船弦的楚卒。河風像水草一樣纏過項羽的脖子,彷彿河上又有一條透明的河。

渡河完畢後,項羽又傳令,把渡船全部鑿沉。水面上很快空無一物了,只有青白的天光的倒影告訴士兵們,沒有回去的路了。要麼被河北的秦軍吃光,要麼把河北的秦軍吃光。

此時,諸侯軍隊都在向鉅鹿運動彙集,有齊國、燕國、楚國和趙國。各國軍隊像趕廟會似的聚在鉅鹿,各種顏色花裡胡哨的軍服旗幡,好不熱鬧。由於項羽和各路聯軍的到達,以及秦軍章邯、王離的屯紮,使鉅鹿這個先前名不見經傳的小城,變得將星雲集,成為反秦戰場上風雲際會之地了。

秦軍一貫戰力雄猛,常乘勝逐北,令各國軍亡魂喪膽,談虎變色。一般駐紮營地,要居高,要向陽。所以,諸侯聯軍的營地都是在丘陵高處,他們用人工的壁壘圍住自己,正在重演戰國時代諸侯聯軍畏秦如虎的鏡頭,沒有人敢開壘向圍鉅鹿城的秦軍進攻。

項羽只帶了三天糧食,這意味他當即向王離軍擠壓,不等接近王離,王離以南駐紮的章邯立刻與項羽楚軍發生遭遇戰。

從兵馬俑實物上看,秦軍往往以步、弩、車、騎四個兵種,排成矩形小方陣,小方陣內縱列三四十條,約近千人。環衛陣表的是弩兵。弩兵居於前鋒和後衛,面向相反;兩翼也是弩兵,一律面外站立,以保護相對脆弱的兩翼,對付敵人的截擊。這些千人的小方陣在平地上佈置,若干小方陣集合成幾萬人大陣。大陣的形狀不外乎圓形(適合防守),矩形,楔形(三角形,適合進攻),甚至會有梅花形。主將居於大陣當中,一旦主將擊鼓,各小陣戰士持械而進。一旦主將鳴鉦,各陣依次而退。鉦鼓俱擊,則戰士就地坐下,呈固守休整狀態。同時,主將身邊,還有好幾面旗子,旗的數量取決於他有多少個小陣。旗幟的顏色也不一樣,與小隊的旗幟相對應。主將揮動旗子,旗子的舞動方式表達了不同資訊,小陣就揮旗相應行動,旗進則兵進,旗退則兵退,左揮則左移,右揮則右進,低揮則疾趨。

秦軍各小陣的旌旗五顏六色,其中以黑色地位最高,正是主將居中之旗。

項羽認為,這種打法是保守和拙劣的。

項羽騎著一匹猛獁級的戰馬,站在一個小丘陵的頂上,他把眾將召集在自己的身邊,說:“你們看這些秦軍像什麼?”

諸將有說像惡狗的,像狼群的,像大黿的。項羽說:“我看秦軍只像一隻打來的鳥已經被烤得焦黃了,等著我們動刀子來切!”

諸將聞言,無不慨然心奮。項羽開始佈置,他將楚軍分成幾個縱隊,各自以一兩萬的兵力,項羽給每個縱隊的指揮長官分別規定了進攻的大方向:不外乎從秦軍的左側翼前方殺進去,或者右側翼前方殺進去,或者從正面殺入,或者從側翼正面殺入。劃分出他們各自所要對付的敵人,要求進攻路線必須是筆直的,筆直地連續進攻有利於激發和維護士氣。為了避免被敵人集中兵力各個擊破,要求各進攻縱隊最後向同一地點會合。

項羽指給了他們看秦軍陣後側一方的一個小土丘,上面長著一些枯樹。

項羽說:“在進攻過程中你們全權負責,不用看我給你們的旗語,我不會改變任何命令和下達任何新的指令,我也沒有旗子給你們看,我給你們唯一的要求是,筆直進攻,腳掌不許倒轉,全力以赴,不計任何犧牲。沒有人會負責營救你們,你們唯一能活下去的機會,就是打通血路直到那個枯樹丘下與其他諸將的縱隊會合。你們都聽明白了嗎?”

諸將聞言,無不踴躍奔騰,齊聲應諾,紛紛領命上馬。項羽把正面左縱隊交給英布統領,然後以手撫英布之背,眼中含著光芒,說:“我領正面右縱隊,願與將軍爭先至會合之丘!”英布鬚眉倒豎,口中鳴叫,以鐵拳相拱:“上將軍,英布若不見將軍於那丘下,有死可也!”恨不得立刻就要狂衝。

為了保證能沖垮敵人,項羽幾乎不留下任何預備隊,即便末將范增,也領一個縱隊劃路衝殺。除范增之外,各隊諸將必須身先士卒。項羽認為像章邯那樣試圖使各個部隊在進攻中保持一致是沒有必要的,也就是:力圖從一個地點來指揮各個部隊或軍陣,使它們雖然在相隔很遠甚至被敵人分割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聯絡和作戰協調一致,可能會以嚴密的組織系統運作而成功,但是面對歇斯底里的鬥狠者很可能被擊垮,因為他的各個單元部隊沒有既定明確的攻擊目標和自主性,將官也缺乏行使自主權的空間,不易把其戰力發揮到極限,忽左忽右地調動也導致精力浪費和士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