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暢。有時候,也可能需要複雜的控制機制,例如實施“回饋”的做法,將流程的成果回饋到前一個生產階段,以確保流程順暢,並在必要的時候修正流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蒸汽機的“安全閥”,鍋爐中的大量蒸汽會將安全閥往上推,直到開啟的氣孔釋放了過量蒸汽,降低了鍋爐中的蒸汽氣壓,於是安全閥又下降至原本的位置,並關閉氣孔。在生物世界裡,腺體也是依據這個原理運作的,而高射炮的電子控制系統也利用了回饋原則。不過,這類控制機制在自動化技術中只扮演次要角色,最重要的還是流程中內建的控制功能,透過剔除流程無法處理的狀況,或調整流程以產出計劃中的成果,而保持流程順暢。
第3章 管理層面臨的挑戰(2)
只有當人們徹底地考慮了這些概念後,機器和精巧的裝置才能被有效地運用。
只有做了這樣一番概念性的反思後,這些以重複為特徵的操作的機械化才既有可能又經濟。人們能夠用一臺機器將原料輸入另一臺機器,改變原料在機器中的位置,或將原料從一臺機器轉向另一臺機器。所有處理原料的工作——在大規模生產方式條件下這種工作提供了大量非熟練的重複性的工作——都能實行機械化操作。機器安裝的調整和常規的檢查(如機器溫度是否太高或工具是否太過鋒利)也都能實行機械化操作。
不過,這種“機械化”卻不能代表自動化本身。它只是“自動化”的結果,而不是自動化不可或缺的要素。有很多例子顯示,即使一條輸送帶都沒有,也能達到大量生產的成效,例如票據交換所中的支票分類工作。我們將會看到許多成功自動化的例子都沒有用到任何“自動化的工具”,更看不到任何一個“按鈕”。
所以,在自動化的過程中,技術、工具和原理都由任務決定,也因任務而異。自動化並非由這幾個因素所組成,自動化也不完全繫於技術、工具和原理的應用上。自動化是把工作組織起來的一種概念,因此既適用於銷售組織和行政作業,也同樣適用於工業生產。
自動化和工人
許多人都認為,新科技出現後,機器人將取代人力,這種說法大錯特錯。我的學生有一次對我說:“我負責操作模擬電腦已經有一段時間了,我仍然很震驚,竟然有這麼多企業界人士相信我是受這部機器支配。”
事實上(雖然一定會出現人力遭到取代的問題),新科技出現後,一定會僱傭更多的人,尤其是技術高超、訓練有素的人員。
20年前,大家都認為大量生產的技術,即過去的工業革命會導致許多人失業。今天,我們知道凡是引進大量生產技術的地方,工作機會都快速增加。但是許多人仍然相信,大量生產作業以非技術性員工取代了技術性員工,今天我們業已知道了這種說法的謬誤。舉例來說,美國是最大規模採用大量生產方式的國家,但在不同種類的員工中,訓練有素的技術員工無論在數量或比例上都成長最快。而過去那種純粹貢獻體力、真正的非技術性員工今天已經搖身一變為半技術性的機器操作員——具備較高的技能,受過比較好的教育,能創造更多的財富,生活水準更比過去大幅提升。
目前發生的技術改變將會把這個過程更往前推進一大步,不但不會導致勞動力過剩,反而會需要大量技術高超、訓練有素的人力——需要管理者來思考規劃,需要訓練有素的技師和工人來設計新工具,並且生產、維修、操作這些工具。的確,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無論在任何國家,這樣的轉變如果要快速普及,主要障礙就在於受過訓練的人力不足。
同樣,只有大企業才能採用新技術的說法也是不正確的,更不用提新技術會排擠小公司和獨立企業,導致大企業獨佔市場的說法了。在某些產業中,新技術或許的確擴大了最具經濟效益的單位的規模,而在其他許多產業中(例如生產生鐵的產業),很可能新技術反而能讓較小的生產單位具備經濟效益。
最後,新技術將導致資本需求劇增的說法也不對。誠然,生產工人的人均投資將會上升,但由於企業將需要更多的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員工的人均投資根本不會增加。而且根據我們的經驗,似乎也沒有跡象顯示每單位產出的平均投資會大幅增加。
對管理層的要求
最重要的是,新技術將不會造成管理者過剩,或是被純技術人員取代,相反,未來會需要更多的管理者。管理的領域將會大幅擴大,許多現在被視為基層員工的人未來將必須有能力擔負起管理工作。絕大多數的技術人員都必須瞭解管理工作的內容,並且從管理者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