悚然。他們買了保險,但一點也不明白。不明白還好一點,但要命的是有很多錯誤的資訊和概念。到後來他們將會發現,(或者可能永遠也不知道),他們所買的與他們所想象的大不相同,或者所買的並不適合他們,不能達到他們原先的目的,或者根本不可靠,叫他們頭痛不矣或騎虎難下。
問題出在哪裡?他們都有一個通病,將人壽保險當作一件東西、一件商品來買,不是作為一個計劃來辦理,沒有將它看作財務規劃的一個環節來處理。即使作為商品來看待也好,本來嘛,貨比三家不吃虧,但他們並不懂得如何比較,或無從比較,結果只能依賴自己的很有限的經驗、知識和訊息,或問道於盲或道聽途說,作出非理性的判斷。例如,挑選便宜的保險,有誰不想買便宜貨?平常人要買便宜貨,人之常情。但精明的人買有價值的東西,他們深知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
更糟糕的是,有些人自以為懂,或不懂裝懂。他們不是在作比較,而是將所獲得的有限的和不全面的資訊去迎合自己的心意,因此在經過有選擇性的“比較”後自我陶醉,自己騙自己。有些人則更簡單,連表面上的比較也省略了,中聽的東西就不經思考就接受下來,不中聽的東西就一概拒之耳外。因此,要賣保險給這樣的人也很容易簡單,只要講些他們喜歡聽的話就可以了,至於是否恰當、可靠,後果如何,管它的。
在整個人壽保險業,當然有不少滿意的客戶,但不滿意的客戶也實在太多了。今天有一百個人買人壽保險,一、兩年後有十多個人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將保險停掉了,而仍留下來繼續投保的人,有不少遲早多少有些怨言,有些則因生米已煮成熟飯,無可奈何。造成這種情況非常複雜,但其中一主要的原因是買保險、賣險時的“買賣”模式。買保險的一方,不管是讀到博士前,還是熬到博士後,對人壽保險並沒有真正的瞭解,也只能以日常習慣的買東西的心態來“買”保險。賣保險的想盡快將保險賣出去,從賺錢謀生角度來看是可以理解的。但提升到專業的水準和事業的精神來看,就要小心沾上唯利是圖、急功近利的市儈氣,結果專業功夫不足、功力不達。賣保險是很簡單的事,但做保險,尤其是做好保險,卻是很艱辛的工作。如果大家以“戀愛”“找物件”的模式來辦理保險,事前有較深入和清晰的瞭解,事後就有比較少的“怨偶”和“離異”。
辦一份人壽保險,尤其要辦好一份人壽保險,有四個重要成份,第一是當事人(客戶),第二是(保險)計劃,第三是保險公司,第四是代理人。當事人要明理明智,誠善待人;其它三個要可靠。客戶本身如果不能明理明智恰當地待人處事,這份人壽保險雖然買賣成交了,但最後鮮有辦得好或有良好的結果。明理和明智與教育程度無關,而在於當事人的待人修養態度和人生哲學。遇到好客戶;代理人有福氣。
明智的客戶要辦一份可靠的計劃,並不是要買“價廉物美”的貨品或得到最漂亮神奇的保單。“可靠的計劃”是能幫助當事人達到目的的計劃方案;或者是,如果不能完全達到當事人的目的,但當事人起碼也瞭解它的有限的功能和哪方面的侷限性,因而能夠儘量發揮它的優點,而避開它的缺點和減少它的副作用。所以,我們說可靠的計劃,其意思不只限於計劃的可靠,也包括當事人對計劃掌握的可靠。
如何選擇人壽保險(2)
計劃的可靠還包括計劃的實際。一個保險計劃要符合客戶的情況,才能可靠地執行下去和顯出它的優越性和可靠性。客戶的情況包括其家庭、工作、經濟、教育、經歷、環境、信仰、意識、觀念、心態、性格及其外圍的人的關係和影響等等。太多的人壽保險,是在這些方面欠缺分析和考慮而買賣成交的,因而往往在後來發覺不實際,而變成不可靠。
一個可靠的保險計劃,需要一個可靠的保險公司作靠山。保險公司的可靠性主要在幾方面。其一是財政的穩健。
保險公司的可靠性也與公司的宗旨作風有關。保險與其它產品、其它生意不同,一來它不是具體可見、可立即感覺到的,二來它的存在和效應可能延伸到數十年之久。如果保險公司的宗旨作風有問題,客戶能得到什麼好處?保險公司的宗旨作風,是在特定的公司文化經長期發酵散發出來的。
在可靠的保險公司辦理可靠的保險計劃,關鍵在於有可靠的代理人。你可能聽說或知道哪家公司可靠,但找到的代理人卻平庸不負責任,他向你提供的計劃和服務就未必可靠。你也可能對保險公司沒有什麼瞭解,只能依賴代理人介紹。若所託非人,他所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