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
又是一個十年過去了,這位年輕人竟出某些人意料地帶領新集人創出了又一番新天地!
兩任老總共同演繹的故事
新集的前十年,劉明善——新集初期的創業者,靠一往無前的“闖”勁和以身作則、吃苦耐勞的精神,以一個“情”字吸引了一批想幹事的人,打下了新集的江山;後十年,劉誼,眾望所歸,不但繼承了前任的長處,更以智、信、仁、勇、嚴,夯實了新集的管理基礎,走上了現代企業管理之路,實現了理性管理。他引領新集人自覺實踐科學發展觀,不但守住了基業,又讓江山更加如畫。
引子 國投新集:大風起兮雲飛揚(7)
然而,當年的接任既不平凡,也不平靜。一切似傳奇,一切又順理成章。今日看來這的確是新集的幸運。
1998年,劉明善時代即將走向尾聲,新集將由誰主政似乎並不是板上釘釘。
4月,董事會向省上報候選人,徵求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簡稱國投)的意見和省委省政府意見。此後一段非常敏感的時期內,新集人心情十分複雜,擔心著新集的未來和前途。
其實,論水平,論資歷,論能力,劉誼最具備擔任新集總經理的條件。首先,劉誼有豐富的基層工作經驗,不僅是一步一個臺階走上來的,而且實實在在且非常成功地領導過一個礦,創造了新集速度的新水平。這從今天選拔企業領導人的視角看,是非常重要,也可說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劉誼在二礦(即花家湖礦)任職期間,從以超常速度建礦,到一步一個腳印、紮紮實實狠抓基礎管理,做了最艱苦、最細緻的探索和鋪墊,這都是他成為卓越領導的必備條件。其次,在劉明善領導下,新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新集人心理上對劉明善有極強的依賴。劉誼接班,是新集人的願望。人們會把對老劉總的感情延續到他身上。
然而,確定一個國有企業的接班人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當時,新集方面推薦了三個人,但新集董事會推薦的人選需要得到三個方面的認可:一是國家開發投資公司的認可,二是省委、省政府的認可,三是淮南市的認可。因為淮南市不僅是一級政府,還是地方股東。安徽省內,省委書記盧榮景與省長*瞭解新集、熟悉新集。經過董事會的提名和國投總部上市領導小組的調查,以及淮南市和安徽省省委省政府的綜合考慮,劉誼浮出了水面,成為各方都比較認可的人選,但並不是唯一。董事會內部仍不斷傳出訊息:總經理位置可能要交給某某廳長,或某某董事長,或某某縣長。這些小道訊息讓新集人忐忑不安,人們出現了躁動情緒。
8月,淮南市委書記和淮南市委組織部部長到新集,宣佈新任總經理的人選。
當時幾百人的會場,場面相當緊張,即使自制能力很強的人情緒都特別激動。他們不願接受劉明善卸任的事實,更擔心總經理的位置由誰接任。時任辦公室副主任、現任公司黨委常委的孫成友說:“讓大家感到慰藉的是沒有把新集交給別人,而是交給了劉誼。當時宣佈的結果如果不是劉誼上任,新集可能不會有今天,至少當時就會不穩定。”是啊,老劉總具有極強的人格魅力,作為改革先鋒,他令人欽佩和敬重;作為企業領導,他有情有義,足以使員工信賴。讓這些人接受一個外來的、完全不瞭解的領導人,來替代他們心目中的領袖,那是絕不可能的。這也是負責組建領導班子的組織工作者絕不可忽視的現實問題。試想,如果當時來一個“空降兵”,必然與新集發生理念、習慣等心理、文化方面的衝突,因此而影響新集之後的發展。
當然,劉誼順利接班並非僅是因為各級領導顧及新集人的情緒,更確切地說是他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而最重要的還是其本人確實優秀。其實,劉誼能出任總經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國投新集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央和地方共同持股的一個企業,既然董事長由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出任,那麼,總經理就應該讓地方出任了。然而驚險的一幕是,當年淮南市確實考慮過其他人選;而值得慶幸的是,該人選與劉誼相比在職務經歷、人員管理、專業技術等方面均不佔優勢而作罷了。
儘管如此,劉誼接任後,外界還是有些非議。認為老子卸任,兒子接任,不是國有企業的規矩。不過,“歷史會見證一切。十年過後,看看現在新集的規模與成就,一切不言而喻。”現已退休的國投新集黨委副書記張濤同志如是說。而時任國投新集董事長鄒澤宇同志則說:“新集如果沒有劉誼,如果不是劉誼接受現代企業制度,並自覺努力地去實踐現代企業管理,新集就沒有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