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以來威名不衰。而閣下奉奸臣之命刺殺忠良,大不義也,必當為世所鄙、萬年遺臭!”
那刺客神色忽然黯淡下來,沉默不語,卻猛地抽出刀來,頓時寒光閃耀,滿室生輝。劉辰翁大驚,忙向前一步,以身護住江萬里。
刺客惡聲道:“汝等當真不懼死乎?”
劉辰翁昂然道:“吾等素來忠心為國,未嘗虧損半分道義良心,汝要殺便殺,卻兇橫什麼。”
刺客長嘆一聲,竟並不動手,反將刀柄遞於一旁的黃鏞,黯然道:“大人說的有理,在下雖然落魄,卻亦是名門之後,決不可行不義之事,辱沒祖宗令名。只是賈太師對我有恩,焉能不報,兩難之際,便請大人殺了我吧。”
黃鏞接過刀來一瞧,只見寒氣逼人,不覺讚道:“好刀,好刀。”忽然之間,竟發現刀刃下端隱隱刻著“藏用”二字,便驚對刺客道:“你是渤海高郡王后人?”
刺客一臉愕然,驚道:“在下正是高郡王第十四世不肖子孫,黃大人果然好眼力,好學識。”
原來“藏用”正是宋初不世出之名將高懷德的字。懷德祖父高思繼乃五代十國第一名槍,武藝絕倫,槍法無出其右者。其父親高行周曆事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四朝,聲名遠播,從小小裨將直做到一字王。高懷德功夫更勝父祖,後來追隨宋太祖趙匡胤平定亂世,立下赫赫戰功,曾做到義成軍節度使,殿前副都點檢、武信軍節度使、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等職,後來更是娶了太祖之妹燕國長公主為妻,成了當朝駙馬都尉,歿後又被太宗追封為渤海郡王,諡曰“武穆”。
南渡時,懷德後人高寵跟隨嶽元帥抗擊金兵,大顯神威,在金陵牛首山一個回合便挑掉了完顏兀朮的頭盔,嚇得後者落荒而逃。後來高寵更是連挑金兵十一輛鐵滑車,最終馬失前蹄,被第十二輛滑車碾死,壯烈殉國。
直至今日,除去正史之外,高懷德父祖與其弟懷亮,子金寶(一說君寶)都是《殘唐五代史演義》、《趙匡胤演義》、《楊家將演義》、《天漢山》、《萬花樓》、《呼楊合兵》等評書傳奇中一等一的英雄人物,足見在民間影響之大。
關於高寵的事蹟,清代錢彩等在著名的《說岳全傳》中已有精彩敘述,又有傳統京劇《挑滑車》,更是傳揚其英雄之名。
一聽刺客是高懷德後裔,劉辰翁搖頭嘆息道:“原來閣下乃我大宋忠良之後,又有皇親血脈,今日卻行此齷齪之事,誠為可惜。”
刺客低頭不語,面上卻滿是慚愧之色。
江萬里神色凜然,搖頭道:“賈師憲之所為,難道汝不知嗎?”
刺客仍是不語,卻不敢抬頭。
江萬里忽又厲聲道:“汝助紂為虐,有面目見祖宗乎?如果汝真要老夫首級,這便取去好了。”
黃鏞也把刀遞還刺客,道:“當年高王爺曾與契丹相抗,威震敵膽,何其快哉。如今國勢危急,蒙古四侵入境,男兒有此寶刀,自當去那邊地殺虜報國,重振家聲,何以公私不分,舉刃相向於正直之臣,閣下今夜若要動手,我等三人但憑處置,若何?”
刺客還刀入鞘,忽的跪倒於地,泣不成聲。
江萬里扶他起來,道:“壯士回頭,原是不難,全在一念之間也。”
那刺客見萬里嚴正慈和,黃劉二人亦是面帶微笑,心中也覺得親近,當下便說出自己的身世來。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離朝(四)
原來刺客正是姓高,因生於湘中潭州,是以單名一個潭字,表字忠亮,乃高武穆王十四世孫。雖然先代顯赫,卻因時光飛轉,世事易變,到其父高瑋時家道早已經中衰,僅能小康度日。
高瑋雖是讀書人,卻也不敢輕廢家傳武學,平日自是勤習苦練,頗為了得,後來又終於中了進士,得授為婺州東陽縣丞。
高潭乃高瑋獨子,自幼家學淵源,亦曾廣讀詩書,文采也是甚佳。
開慶中,奸相丁大全焰熾正盛,那東陽知縣李博古正是其門生,平日裡貪贓霸道,又包庇鄉里豪強,草菅人命,一時民憤極大。
高瑋生性嫉惡,便暗中蒐羅李博古罪狀,又命人進京通報御史臺,不想此事卻被大全偵知,反令李知縣汙了高瑋一個貪墨的罪名,並提入京城天牢,不久又將他酷刑折磨致死,卻是含冤莫白。
高潭身負家仇,先去州里伸冤,自然無果,便準備進京告狀。此時李博古卻以“追贓”為名命人抄家,高潭老母本因喪夫病倒,此刻哪裡經得住這般威嚇,便於不久去世。
高潭身背血海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