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個傳說中,至少讓後來的漕幫們入教後瞭解到了一點,就是糧食很重要,所以他們在運河中打擊最多的就是糧船。
朝廷拿這些水手們實在沒辦法,就動起了水泊梁山招安的老把式。雍正二年,雍正帝通令各省,掛榜招賢辦理漕運。將杭州至北通州的運河分成一百二十段半,職級由四品都司——五品守備——六品千總。師徒世襲,每一段都有一個名稱。如江淮四,興武六等。當時漕幫都以草根水手居多,這給洪門帶來了機會。他們派了三個有點實力的門人去招這個賢,想借此機會控制住漕幫,把清政府的水上運輸控制在自己的手中,一旦清朝軍隊無米無鹽,反清復明的機會就大了。
這三個人是翁巖,字福亭,江蘇常熟人,原籍山東東昌府聊城縣鼓樓街。秀才出身,後棄文習武,在河南少林寺習藝,雍正二年加入了天地會。錢堅,字福齋,江蘇武進縣人,遷居安徽歙縣,本來經商。潘清,字宣亭,浙江杭州武林門外啞叭橋人,為人見義勇為,人家都稱他作“小孟嘗”。雍正四年,這三個人就成為了漕幫的頭,手下一百二十八人及書童一人(算門外師爺半人)都做了碼頭官。
這三個人是被清政府收編了,有人說他們當時是做了臥底,頗有些無間道的含義,不過看看洪幫中的諺語:“由清轉洪,披紅掛綵;由洪轉清,剝皮抽筋。”一百二十段半的碼頭官,洪門殺了五十六個碼頭官,剩下72個半。可見,這根本不是臥底,完全就是和洪門的兄弟說拜拜了。漕幫變成了安清幫,也就是京杭大運河上的保安大隊。
得了清朝皇帝的官印,又在乾隆年間,不知道為乾隆皇帝做了什麼好事,傳諭嘉獎外,並欽賜盤龍棍一條,上寫“違犯幫規,打死無罪”八字,以為幫中鎮山之寶。安清幫負責押運的船隻,按照規定是不用透過盤查的,這下給他們創造了機?/p》。 最好的txt下載網
第二節 韋小寶式的青少年時代
公元1924年,也就是杜月笙36歲正忙於處理北洋遺害直係軍閥江蘇督軍齊燮元與獨佔上海的皖系軍閥盧永祥之間的戰爭。在浙江海寧的望族查氏誕生了一個男嬰,起名查良鏞,自然就是後來的金庸。這個海寧查氏好生了得,明清以來便是人傑倍出,連千古一帝康熙都在查氏宗祠親筆題封:“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家”。明代查約、查秉彝、查繼佐,清代查慎行、查嗣僳、查升、查揆等著名文入學者,及近現代著名人士查人偉、查猛濟、查濟民、查良釗、查良鑑、查良錚、查良鏞(金庸)等均為其族人。這段歷史,喜歡看金庸武俠小說的人應該都知道些。
為什麼要在這裡提到金庸先生?是為了他的封筆之作《韋小寶》,寫完這本書,金老先生便放下了筆,彷彿林語堂先生說得那句:“人生不過如此!”《韋小寶》彷彿就是金老先生的一句嘆息,一出看透人生悲劇的喜劇。
寫文字的人經常有三個階段想說實話卻寫不出,寫不出實話就寫假話,最後學會寫實話。韋小寶比之楊過、郭靖、令狐沖等各位大俠更象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這個人的原型可能就是杜月笙,換種比較準確的說法,韋小寶和杜月笙兩人的命運驚人的相似。
只有生在江湖的人,才能瞭解江湖,金庸的一生大多數的時間,是看著各種勢力在中國的角逐,剃了辮子卻心中還有根辮子的北洋殘餘,穿著中山裝喊著三民主義的國民黨,張開大嘴的要分食中國的外國勢力,還有未來主宰中國命運的共產黨。各個勢力不停地再分裂,又重組,在新中國建立前的灰暗時期,把整個中國變成了一個江湖,而在這個江湖之中,杜月笙是舉足輕重的人。杜所代表的青、洪幫是現成的可供金庸借鑑的幫會體制,許倬雲在《社會的底與邊》中乾脆認為金庸筆下的天下第一幫丐幫就是脫胎於青、洪幫。
我們先放一放關於青、洪幫的歷史,前面所有的文字堆積還是為了透過另一個角度看看杜月笙的青少年階段。比起望族查氏,杜月笙的出生就黯淡許多了,他只是個在郊縣慘淡經營的小商販的孩子,杜月笙的父親杜文卿,曾在茶館當過跑堂,在碼頭做過丁役,後又與人合作在楊樹浦開過一家米店,慘淡經營。母親朱氏則時常幫人漿洗衣服,補貼家用。
1890年夏天,上海流行霍亂,偏偏這個時候杜月笙的母親又生下一女嬰。產後,她由於身體透支而死亡。父親把兒女二人帶到楊樹浦,三人相依為命,由於經濟上實在困窘,最後只有把女兒送人,從次杜月笙和妹妹永隔人世,在那個時期,送兒女幾乎是每一個窮人家庭必須經歷的人生悲劇。
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