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2 / 4)

小說:上午咖啡下午茶 作者:換裁判

採飛揚,晝夜伏案去編排那驚心動魄的《人間喜劇》……

地處克利希林蔭道入口附近的巴蒂克諾勒咖啡館,則是當年印象主義畫派向古典畫派發動進攻的大本營。庫爾貝、馬奈、雷諾阿,修拉等大師們,每週必在這兒聚會兩次,秣馬厲兵……

拉丁區的花神咖啡館,成了著名作家們的薈萃之地……存在主義的鼻祖薩特,常在聖日耳曼附近的“兩個菸蒂咖啡館”會客……煙霧繚繞,唇槍舌戰,君子之交淡如水;思緒萬千,百感交集,糞土當年萬戶侯……區區咖啡館,即是人生大世界。

位於繁華的香榭里舍大道的“富凱咖啡餐館”,90年來,更是高朋滿座,貴客盈門。

英國元帥蒙哥馬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解放巴黎的那一天,選中“富凱”舉行慶典。多年來,這家咖啡館曾接待過波蘭鋼琴家魯賓斯坦,義大利音樂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希臘船王奧納西斯,英國首相丘吉爾,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至於巴黎文藝界名流,如電影演員貝爾蒙多、裡諾·凡杜拉、阿佳妮,漫畫家米歇爾·福隆等,則是“富凱咖啡餐館”的老主顧。去年電影愷撒獎的得主們,雲集“富凱”,開懷暢飲,通宵達旦……難怪巴黎的一家週刊,發出這樣的感嘆:“若想嶄露頭角,請上富凱咖啡餐館。”

以上這等去處,畢竟是巴黎咖啡館中富豪名流光顧的姣姣者。絕大多數咖啡館,則是為勞累疲倦的百姓,提供一個休息消遣的場合,其功能有如中國的茶館。

也正如中國的茶館,在咖啡館呆得時間最久的常客,多半要數那些退休後孤獨的老人。

所不同的是,這裡的咖啡館一般都整潔安靜,少了中國茶館那特有的、有時是很有人情味的嘈雜人聲。老人們要上一杯咖啡或是啤酒,各自慢慢品嚐,偶爾相互寒暄幾句。這樣靜靜地坐上幾個小時,甚至半天,然後拿起手杖,道一聲“再見”,緩緩走回家去。

這是巴黎那些孤獨寂寞的老人,消磨晚年時光的主要場所。

在我居住的巴黎第十區,居民多為工人、教師和小職員。按具有等級觀念傳統的巴黎人的劃分,這裡屬於“窮人區”。這裡的咖啡店,當然也只能算作窮人的咖啡店。我住所四周,就有許許多多這樣的咖啡店。

我有時也隨便走進一家咖啡店坐坐,花4法郎喝杯啤酒。或者坐在涼爽的人行便道上,或者透過室內寬敞明亮的落地玻璃窗,困惑地琢磨著這個於我來說十分陌生的城市。當然,少不了隨身帶著速寫本和一支筆。

無論繪畫還是攝影,除了風光,我對老人的形象更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佝僂的身軀,眼中深藏的神情,口中輕微的嘆息,以至臉上的每一道皺紋,似乎都能告訴我一個無言的故事……相比之下,青春的軀體,年輕漂亮的面孔,對我來說,除了“好看”之外,總覺得少了一種深層的、激動人心的感染力。

法國是個高福利的國家,醫藥衛生裝置十分齊全,具備各種醫療手段和人壽保險。即便如此,人們依然逃不脫衰老。比起重人情倫理的東方家庭,法國的老人需要承受更多的、精神的孤單與寂寞。

……一個繫著黑色領帶、身材矮小的老頭,步履蹣跚地走進了咖啡店。取下深灰色的舊禮帽,露出銀絲稀疏的腦袋,他向咖啡店裡散坐著的五六個老人點頭問好,然後選一個有陽光的座位,放下手杖,掛好禮帽,要一杯咖啡慢條斯理地喝。另一個瘦高個兒、穿風衣的老頭也吸引了我,他帶著一隻活潑可愛的小狗,胳膊靠在櫃檯上,邊喝咖啡邊與老闆聊天……

我非常想畫這些老人。

張楷模:咖啡館的老人(2)

我知道,必須事先徵得他們的同意。在法國,如果不經允許將照相機對準一個當地人時,你多半會在鏡頭裡看到一張生氣而惱怒的臉。

我走過去,用非常有限的法語加上連比帶劃,向他們表示我的願望。這些老人非常隨和通達,特別是當他們知道我是中國人而不是日本人的時候(不知道什麼原因,法國人不怎麼喜歡日本人),便十分友好地微笑著對我說:“OK!Mon…sieur.(可以!先生。)”

我很快畫了起來。老人們繼續喝他們的咖啡,我畫我的,彼此相安無事,互不干擾。

由於年事已高,體力耗盡,他們的動作顯得遲緩。密佈於額頭、眼眶和嘴角的皺紋,不時微微牽動。每一道皺紋裡,都隱藏著他們一生的艱辛與悲歡。

飽經風霜之後,他們如今好像一尊尊雕像般寧靜安詳,又好似遠航歸來的幾葉小舟,相互靠攏著,停泊在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