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從郭威的話裡面,也可以聽得出來,郭威和王竣準備翻臉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為了李谷和王溥的官職,想留住他們兩個人才。這兩人立刻就站出來表態,指出郭威的決定。
向訓呢?是跟隨郭威多年的老部下了,是跟著郭威出生入死,有著過命交情的人。他對郭威的決定也立刻表示了贊同。當然,他之所以贊同一方面是因為郭威已經下定了決心,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和王竣不合,郭威除掉王竣,相當於替他除掉了一個心腹大患。事實上,王竣這種頗為自戀的人,和軍中的高層關係都不太和睦,要不然也不會出現自己秘密寫信讓藩鎮節度使保舉自己,結果這些節度使卻把密信呈給了郭威。從這方面來看,郭威對王竣的縱容,未必就是完全出於兄弟感情。或許,正是因為郭威很瞭解王竣的刻薄為人,知道他和軍隊高階將領不對付,所以才讓他當樞密使,一方面可以用他來壓制地方的節度使們,另一方面,為自己將來收斂人心,殺雞儆猴奠定基礎。
竇固貞是幾朝老臣了,深知養生之道,這種局面下,他理智的站到了領袖郭威的一邊,大力支援處罰王竣。
可老邁的馮道卻搖搖晃晃的說道:“陛下,現今敵兵壓境,罷黜大臣恐怕會動搖軍心啊。同時,也給了對方一個藉口。”
常言道:一個好漢三個幫。就算是王竣這樣為人刻薄的傢伙,也有王八看綠豆——對上眼的時候,在朝廷內部還是有點勢力的。畢竟他也是堂堂的樞密使嘛,還是有人願意靠過去大樹底下好乘涼的。可是,王竣的野心太大,他為了圖謀宰相的位置,經常對李谷等人指手畫腳,下面的一幫子人也經常故意拖李谷的後腳,讓李谷政令的執行度打了一個折扣。能當上宰相的,沒有一個人是傻子。李谷、王溥他們早就知道是王竣在下黑手,也早就盼望著郭威能對王竣動手。現在聽馮道話裡有替王竣開拓的意思,李谷連忙說道:“大敵當前,當上下一心才好。如果不能上下一心,恐怕事半功倍啊。這種關鍵時候,如果有人使壞的話,那可就是天大的一場禍事了。”
李谷的話裡面,口口聲聲都是“團結萬歲”,頗有點以德報怨的意味,可是,最後一句話,卻硬生生把整句的意思給改變了。團結一心當然好了,可是有人不和諧,危害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那該怎麼辦呢?當然是將他和諧掉,只有把有異心的人排除了,才能上下一心。
王溥不像李谷那麼多花花腸子,他以為李谷也在幫王竣開脫,心裡有點急了,打蛇不死反受其害啊。王溥說道:“陛下,王竣如此狂妄,和篡權有何不同!請陛下嚴懲!”
王溥的話只是以事論事,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向訓撇了撇嘴,心中不以為然。他這個表情正好讓郭威看到,郭威心裡也不是很滿意,於是追問向訓的意見。
向訓一愣,躊躇著道:“臣以為李大人說的在理。眼下正處危局,如果不用雷霆手段,震懾住那些圖謀不軌的小人,恐怕國事艱難啊。臣。。。臣以為應當嚴懲。”
向訓畢竟是個武將,戰場廝殺在行,對這種政治鬥爭就不行了,他“臣”了半天,才總結出一句和王溥沒有什麼差別的話。額頭微微冒汗:自己居然和那個酸腐文人一樣。
一旁的李谷腦子靈活,他看出來郭威有點不太甘心,或者意猶未盡的樣子,他連忙說道:“陛下,向將軍的話,提醒了微臣。微臣想到了一個問題。陛下,諸位大人,你們可曾記得三天前王竣王大人可是支援留守汴京和楚軍決一死戰的!可是,他現在為什麼卻突然想要篡權呢?”
竇固貞心裡咯噔一下,他明白了剛才李谷那句“如果有人使壞的話,那可就是天大的一場禍事了”的含義了,這句話看來就是想栽贓陷害的,只不過,在座的幾位愣是沒有聽出來。沒有就這個論題,深入挖掘,仔細研究,沒有引申對比,舉一反三。搞的李谷不得不跳出來自己把話挑明。這哪裡是什麼被向訓提了醒,他這麼說,顯然是要拉向訓下水。
果然,向訓表態支援了。也不知道他是沒弄醒出李谷的本意,還是他只想打擊王竣,至於用什麼理由,都不重要。
向訓怪叫了一聲:“哎呀,陛下,這。。。這王竣會不會是。。。是要投靠楚國啊。”
坐在御座上的郭威明顯是一愣,他遲疑的說道:“這。。。不會吧。王兄霸道一點是有的,至於賣主求榮,應該還不至於吧。”
王溥和王竣也有矛盾,而且剛才自己也是一力堅持要嚴懲王竣。他的目的就是要王竣下臺,至於是因為“圖謀篡權”的罪名,還是“裡通外國”的罪名,對他來說意義都不大。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