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部分英國人他都不喜歡,因為他們過去在印度的所作所為,也因為他們總喜歡顯得與眾不同,比如靠左行駛和拒絕加入歐洲貨幣聯盟,還因為他們的優越感。他說:“印度將引領世界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每個人都應該明白這點,即便英國人也不例外。”

最近10年來,印度在世人面前樹立了全新的形象。這主要得益於資訊科技領域和離岸呼叫中心的成功,寶萊塢在海外廣受歡迎,無論在美國、英國和其他國家,印度社團正變得更加富有和顯赫。這還得益於1998年公之於世的深思熟慮的核武器計劃。單純從宗教的角度去觀察印度會扭曲我們對這個國家的理解,進而使我們從根本上誤讀這個國家正在發生的事件。同樣,單純從這些新形象來理解印度也會產生誤讀。按照以前的標準,印度的經濟的確變化巨大,但這種變化的性質和規模往往被過分誇大了。印度人也養成了過於樂觀的心態。例如近年來印度人就普遍認為,他們的國家即將成為超級大國。

也許從另一個角度看印度會更有代表性,也更具啟發性,那就是印度根深蒂固但又變動不斷的政治文化。20世紀90年代末,魯伯特?默多克(RupertMurdoch)訪問了印度,他此行的目的是考察印度日益增長的英語市場,探討在印度開辦衛星和有線電視合資企業的可行性。在新德里會見了所有的政府部長後,他飛往印度的商業中心孟買,與印度最大的民營企業信誠工業集團(RelianceIndustries)的總裁迪魯拜?阿巴尼(DhirubhaiAmbani)會面。阿巴尼被譽為是他那一代印度人中最精明的商人,他問默多克在新德里見到了哪些人,默多克說他曾與總理、財政部長和其他官員見面。“噢,你見到了所有該見的人,”阿巴尼說,“但是你想在印度發展,就必須見所有不該見的人。”5

阿巴尼說的實際上是那些腐敗的政客(或許還包括一些和他們合夥的政府官員)。在印度,品行不佳的人往往會從政,而正直善良的人在政界成功的可能似乎更為渺茫。在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時,比爾?克林頓曾提醒自己,“關鍵是經濟,傻瓜”。而在印度,在更多的情況下,“關鍵是政治,傻瓜”。如果不能正確地理解印度無所不包的政治文化以及政府的作用,你就不可能透徹地領會印度的經濟和宗教特性的變化。

許多人預計,印度正奮起成為21世紀的強國,本書將以此為背景,對當代印度做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第一章關注印度發展迅速而又極不平衡的經濟,然後評析印度無處不在的政府和主要的政治運動。接下來,我要考察的是反覆無常的印巴關係,以及印度對本國穆斯林的曖昧態度,同時分析它在美、中、印三邊關係中所扮演的角色,這種三邊關係將左右21世紀的世界格局。最後,本書將探討印度正在經歷的現代化和城市化程序,在這個程序中,它的宗教價值觀充分體現出極強的適應力,舊貌換新顏,自我包裝成現代的形式示人。在本書的末尾,我將分析印度會如何在以後的歲月中持續崛起,以及此過程中可能面臨的種種挑戰。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印度國大黨的精神領袖甘地(1)

在這裡,我將簡略考察20世紀印度最重要的三個人物產生的深遠影響,他們是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Nehru)和安培多伽爾(BhimraoAmbedkar)。對印度的國家性質和發展方向而言,即使將印度所有的神靈、軟體經理人以及核科學家加在一起,也不及這三個人的影響大。他們三人都與印度的傳統宗教角力,其中的兩位最終拋棄了宗教,而甘地則善用民眾的宗教情感,來實現了印度獨立的目的。

1947年8月15日,印度在“午夜鐘聲”中脫離英國殖民統治獲得自由,至今已經歷了三代人。1948年1月30日,獨立鬥爭的領導者、印度國大黨的精神領袖和戰略導師甘地,在前往新德里做晚禱的途中被一名印度教右翼狂熱分子南度拉姆?高德西(NathuramGodse)刺殺。然而甘地至今仍然影響著現代印度人的夢想,他成功地領導了反對英國殖民統治的非暴力抵抗運動,彰顯出崇高超凡的人格魅力。他僅憑一己之力就使爭取自由的鬥爭深入到廣大目不識丁的民眾中,激發了他們的積極參與,這種奇蹟般的感召力至今仍引人矚目。甘地用通俗的大眾語言改變了這場鬥爭的性質。最初,這場鬥爭不過是一群受過英式教育的衣冠楚楚的律師追求的“沒有英國人的英式治理”,而甘地將其轉變成了全印度人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