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3 / 4)

小說:張居正大大傳 作者:雙曲線

再濡染中國底膏血。當然,朝廷談不到使用韃靼作戰,但是朝廷也用不到對於韃靼作成。高拱、王崇古、方逢時是嘉靖二十年的進士;譚綸是嘉靖二十三年的進土;李春芳、張居正是嘉靖二十六年的進土。他們回想到在自己出身的時代,正是俺答屢次南下,北京屢次戒嚴的時代:京師九門被圍,僥倖沒有失守;如今的國家,在他們手裡甦醒過來了,整個的北邊,解除了敵人底威脅,而且在人力和物力不再感受壓迫的時候,可以從容佈置。他們感覺到一種特有的愉快。朝廷方面,所費的只是幾十件紅袍;讓紅蟒、紅獅子安慰韃靼罷,當時所得的是北方底安全。

隆慶五年辛未會試,居正為主考,吏部左侍郎翰林學士呂調陽為副主考。居正嘉靖三十二年曾為同考官,那一次的進士如龐尚鵬、梁夢龍、陳瑞、曾省吾都是居正底門生,以後成為有名的人物。辛未科第一名進士張元汴,和第三名進士鄧以讚同入《明史·儒林傳》,但在事功方面,同樣沒有什麼表現。同科惟有徐貞明留下一部有名的著作和一件偉大而始終沒有完成的事業。他認定北方只知水害,不知水利。他也認定水害未除,正由於水利未興。在他謫居潞河的時候,著《潞水客談》,列舉修北方水利十四利。萬曆十三年,貞明遷尚寶司丞,兼監察御史,奉詔墾田永平,於是招南人,大興水利,次年墾田三萬九千餘畝。一切計劃,正在逐步完成,但是北方人惟恐水田成功以後,江南的漕糧,必定派到北方,於是御史王之棟奏稱水田必不可行,又稱開滹沱河不便者十二事。經過這一個打擊,貞明底計劃,終於功敗垂成,但是他不能不算是辛未科傑出的人才。最有表見的是劉臺、傅應禎、吳中行、趙用賢。他們都是隆慶五年進士,都是居正底門生,其後對於居正,都曾經提出彈劾,因此在歷史上都留下不朽的盛名。居正底不樹立黨羽,和劉臺等底不阿附座主,都是可以稱道的事件。不過從大體講起,辛未一科的人才,還是貧乏;這一科裡,任何方面,都沒有第一流的人物。

俺答封貢的決策中,兵部尚書郭乾底表現太差了;沒有辦法,沒有決斷。五年三月,郭乾免職。高拱想起第一流的軍事專家楊博,但是楊博曾經做過吏部尚書,他已經是六部底領袖,也許不願意回兵部。不妨事,官銜仍是吏部尚書,由他管理兵部的事。整個的政局,因為高拱以大學士管理吏部事,楊博以吏部尚書管理兵部事,顯見得畸形,但是高拱和楊博都算是用當其才。

政權是高拱的了,首輔李春芳一切放任,自己既不眷戀政權,為什麼要爭權呢?而且春芳也明白,大學士只是皇帝底私人秘書,首輔底地位,在政治制度上,沒有明顯的規定,一切都是演變底結果,既然是演變,根本就說不上固定,那嗎,由他去罷。但是高拱決定不能容許春芳底存在。高拱想起自己和徐階的夙仇,正要報復,都被春芳擋住了,因此決定攻擊春芳。春芳也看見了,認得高拱不能相容,索性上疏請求致仕,一次不行,再來一次。穆宗還在留他,經不起南京給事中王禎又提出一次彈劾,五月間,春芳終於致仕而去,他從隆慶二年七月至五年五月,一共做了二年十一個月的首輔。據說王禎這次的彈劾,完全是仰承高拱底意旨。從此高拱是首輔兼管吏部尚書事。憑著穆宗底信任,和他自己底才具,以及那有仇必報的氣度,他已經成為事實的獨裁者。

在封貢、互市的爭論中,居正佔據主要的地位。這次決策的大功,當然應由高拱、王崇古,和居正平分,但是居正卻盡了最大的努力。在郭乾徬徨歧路的時間,向皇帝請旨召集廷議的是他。封俺答一事尚未決定的時間,檢出成祖敕封和寧、太平、賢義三王的故事以為前例的是他。決定以後,擬旨敕行的也是他。他正在和王崇古計議四件事:(一)開市之初,民間不願和韃靼交易,所以最初必須由官中佈置,使人知有利,自易樂從。(二)韃靼要求買鍋,鍋是鐵鑄的,日後便是武器底來源,輕易賣不得。廣鍋不能鑄造兵器,不妨出賣廣鍋,但是買的時候要拿破舊的鐵鍋掉換。(三)韃靼使者一概不許入朝,也不許入城,只許在邊堡逗留。(四)朝廷和韃靼休戰,沿邊將士失去擄掠的機會,不免生怨,應當加意防備。種種方面,他都顧慮到了。講和也罷,封貢也罷,這是一個名稱;居正只認為是停戰。停戰是繼續戰爭的準備,他要修城堡,開邊荒;他要消滅趙全這一群漢奸底餘黨,他要訓練將士以防韃靼底進攻。(參書牘三《與王鑑川計四事四要》)

居正對於國事的籌措,沒有使他忘去對於老師的維護。徐階是一位有能力,有辦法的首輔,但是對於自己的三個兒子,竟是毫無辦法。隆慶三年應天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