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有吳三桂領路,有崇禎已死這個好題目,乘勝入關,問鼎中原,又有何不可?歷史上哪次外患入侵,不是趁著中國的內亂呢?最後,李巖竟憂心忡忡地說:
“方才丞相謂滿人無意中原,臣實在不敢苟同。據臣看來,眼下雖無崇禎,形勢卻比有崇禎還要嚴重,皇上應從大局著眼,小處著手,做長期的打算,至於平天下於彈指之間,定中原可一蹴而就,這種想法,切不可有。”
李自成聞言雖不悅,口中仍問道:“長期打算,究竟是做些什麼呢?”
這可是一個大題目,李巖於是從重新收拾民心說起,直到鞏固秦晉、撫綏豫魯,招賢納士,積草屯糧——等於都要從頭做起。
李自成聽李巖如此一說,就如一個才從火熱的太陽下走來的人,被人迎面潑了一大桶冰水,不覺從頭頂涼到了腳底——他自豎杆子起義以來,已整整十六年了,十六年來,經受了無數次的失敗和挫折,歷盡兇險,九死一生,好容易才有今日,眼下崇禎雖死了,明朝雖完了,可他也身心疲憊了,為山九仞,精疲力竭,這一坐下來,便不想再動了,萬不料半途殺出個程咬金。依牛金星所說,滿人只為子女玉帛而來,飽掠一番就會撤回,他可跟在後面打回北京去;依李巖所說,等於自己又回到了十六年前,他想起年初時,李巖和宋獻策那先破藩籬,再窺堂奧的主張,事情真的有這麼複雜嗎?
生是生非,全憑文人一張嘴!
在感情與理智的角逐中,大順皇上何所依從?
——直到李巖告辭,李自成還沒有理清頭緒。
3 李自成登基
李自成終於粉墨登場,在天子正衙的皇極殿舉行了正式登極大典。
淨鞭三下響,文武兩邊排。當百官的山呼一陣陣響徹雲霄時,龍椅上的他,確也有過短暫的陶醉,心想,十六年出生入死,今天總算有了交代,可惜只興頭了一陣子,他又不得不回到現實中:就在大典的最後一個樂章在皇極殿四周飄散之際,十餘萬裝備精良的大清鐵騎,正一步步逼近北京城。
大喜緊接大悲,此時的李自成,又是金剛又是佛——當情緒上到波峰時,笑面團團,有求必應;一旦降到谷底,惡念便會不期而至。
回到坤寧宮,竇妃趕緊迎出來在臺階上接駕。李自成臉色陰鬱,心事沉沉,一邊將竇妃扶起,一邊用目光巡視著四周,神情悵然地說:
“該帶的東西都帶了沒有?再過幾個時辰,這裡就要舉火了?”
竇妃已知道皇上要焚宮的訊息,從明日起,她將隨皇上撤往長安,心中不無惋惜。這以前她是這裡地位低下的宮女,對宮中的一切雖很熟悉,卻無權主宰,好容易得皇上青睞,得封妃子,眼下儲位尚虛,原以為只要肚皮爭氣,能懷上皇子,那就離主掌六宮的位子相差不遠了,不想皇上是位極難伺候的皇帝,經常發無名火,動不動就要殺她,她害怕極了,想到眼下又要告別這一切而隨軍遠征,且不說馬上顛簸,兵兇戰危,就是能平安地到達長安,也遠不如在這裡如意,須知那裡有不少皇上的舊人,她們地位比自己高,資歷比自己老,自己要削尖腦袋去迎合她們,那都是她所不願的,但事已至此,皇上的決定可不會因她而變更,她身為弱女子,又有什麼辦法呢?想到此,她不由微微地嘆了一口氣。
第179節:3 李自成登基(2)
不想小女子這一聲嘆息,竟引來大禍。
李巖那一席話,已使他徹夜無眠,半年來的事實告訴他,此人遠見卓識,勝牛金星多多,他說過的話,都是先說後見,眼前的警耗噩音,又在一步步驗證他的預言,棄守北京勢在必行,今天是告別皇宮的最後一天了,嵯峨殿闕、紅裳翠袖,一一在眼前閃現,原以為九轉丹成,萬不料功虧一簣,那麼,牛金星說得好,既不能為我所有,就不能拱手讓人,一火焚之,化為平地,後人評說,朕也不失西楚霸王之雄……
想到此,他對眼前的一切都仇恨起來,覺得它們都是自己的對頭,應盡力消滅。不想就在這時,竇妃那一聲微微的嘆息聲,竟清晰地傳了過來,他一驚,心想,她嘆什麼氣,這小賤人,這些日子,她在枕上,一再討封,封妃子不夠,還要封貴妃,封貴妃不夠,又要加封皇貴妃,只怕到了哪天,她便要封皇后了,封皇后她配嗎?她平日見朕都是笑臉盈盈,今天眼看朕敗了,要撤離北京了,她便嘆氣,看來,她說願意跟朕走全是假的,這個附炎趨勢的小賤人!想到此,他獨眼一瞪,怒視著竇妃道:
“你嘆什麼?是不願跟朕走嗎?”
竇妃已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