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的根源。①
50。亞得里亞海沿岸的起義者,在還不知道伊達拉里亞人的情感改變的時
候,派遣15;000 人,經過一條很長而艱難的道路,去援助他們。現在作執政
官的尼阿斯·龐培進攻他們,殺死了5;000 人。其餘的人,在嚴冬的時候通
過荒無人煙的地帶跑回國了;其中一半以橡子維持生活的人死亡了。②在同一
個冬季裡,龐培的同僚波喜阿斯·伽圖在和馬爾西人的戰爭中被殺了。當蘇
拉紮營在龐培山附近的時候,琉喜阿斯·克呂恩提阿斯以一種藐視的態度,
把他的軍營紮在離蘇拉軍營僅3 個斯塔狄亞的地方。蘇拉不能容忍這種傲慢
的態度,他不等到他自己的劫糧隊回來就進攻克呂恩提阿斯。他戰敗而逃,
但是當他的劫糧隊來增援的時候,他迴轉來,把克呂恩提阿斯打敗了。於是
克呂恩提阿斯把他的軍營移到較遠的地方去了,他得到了一些高盧人援兵之
後,他又帶著他的軍隊靠近蘇拉那裡來了,當兩軍正要交戰的時候,一個身
軀高大的高盧人跑到前面來,向羅馬人挑戰,要求單獨決鬥。一個身軀矮小
的毛魯西亞人士兵應戰,把他殺死了,因此,高盧人大為驚慌而逃跑了。這
樣,克呂恩提阿斯的陣線被衝破了,他的其餘的軍隊不能堅守陣地,而毫無
① 參閱本卷55,56,64。——譯者
② 此處原文可能有脫落:“一半以橡子維持生活,得以生存下來了;但是一半死了”。——英譯者
秩序地逃往諾拉去了。蘇拉追趕他們,殺死了他們3;000 人;因為諾拉的居
民只能從一扇城門迎接他們進城,恐怕敵人會和他們一塊兒衝進城來,所以
蘇拉又在城外殺死了他們大約20;000 人,其中包括克呂恩提阿斯本人在內,
他是在勇敢地作戰中陣亡的。
51。於是蘇拉轉而進攻另一個部落,赫彼奈人,進攻愛庫蘭濃鎮。居民請
求蘇拉給他們一些時間來考慮,因為他們預料琉卡尼亞人的援兵當天會到
的,蘇拉懂得這個詭計,給他們一小時的考慮時間,同時在城牆的四周堆著
柴把,一小時過了的時候,馬上縱火焚燒。他們大為吃驚,因而投降了。蘇
拉劫掠這個市鎮,因為它不是自動地投降而是被迫投降的。其他自動投降的
城市,他都饒恕了;這樣,赫彼奈人的全部人口都被征服了。於是蘇拉移軍
對付薩謨尼安人,他不是從薩謨尼安人的將軍穆提拉斯守衛著的那些道路上
來,而是從另一條迂迴的道路上來,這是人們所料想不到的。他突然進攻他
們,殺死了許多人,其餘的人毫無秩序地潰逃了。穆提拉斯受了傷,帶著少
數跟隨者逃入愛塞尼亞。蘇拉毀壞了他的軍營,進軍攻擊菩維濃,叛亂者的
共同議事會是在這裡舉行的。這個城市有三個衛城,當居民在一個衛城中專
心防範蘇拉的時候,他派遣一個支隊去攻取其他兩個衛城中的任何一個他們
可能攻下的;攻下之後,即以烽火為訊號。當他看見烽火的時侯,他馬上從
正面進攻,激戰三小時之後,就攻下了這個城市。
52。這些是夏季裡蘇拉所取得的勝利。當冬季到來的時候,他回到羅馬去
競選執政官去了,但是尼阿斯·龐培征服了馬爾西人、馬魯西奈人和維斯提
奈人。另一個羅馬大法官蓋約·科斯康尼阿斯進軍攻擊薩拉彼亞,把它焚燬
了。他接收坎尼的投降,圍攻卡紐新;於是他和薩謨尼安人激戰,因為薩謨
尼安人來營救它。經過雙方的大屠殺之後,科斯康尼阿斯被打敗了,退到坎
尼。兩軍之間有一條河隔著,特累巴提阿斯寫信給科斯康尼阿斯說,不是科
斯康尼阿斯渡河到他這一邊來和他交戰,就是科斯康尼阿斯撤退,讓他渡河
到那一邊去。科斯康尼阿斯撤退了;當特累巴提阿斯正在渡河的時候,科斯
康尼阿斯向他進攻,打敗了他。當他正在向河邊逃跑的時候,科斯康尼阿斯
殺死他的部下15;000 人。其餘的人和特累巴提阿斯逃入卡紐新。科斯康尼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