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2 / 4)

就知道該怎麼去做的情況,可說是少之又少,而這樣的靈光竟然就在某個美好的夜晚從我的腦袋裡一閃而過。

那段時間我在規劃課程,題材用的是我最喜歡的書《殺死一隻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當天夜裡,我正讀著從勞倫斯?科爾伯格(Lawrence Kohlberg)“道德發展六階段”的觀點分析書中各角色的研讀指南。這篇指南寫得太好了。“六階段”不但簡單易懂,更重要的是,用它來教我要孩子們學習的東西,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我很快就把“六階段”匯入任教的班級;現在,“六階段”已成為凝聚全班的粘著劑。信任是地基,“六階段”則是引導學生學業和人格成長的基礎建材。我甚至用“六階段”來教自己的孩子,所取得的家庭教育的結果也讓我極為自豪。

我在上課的頭一天就把“六階段”教給學生,但不期望他們立即應用在自身行為上。“六階段”和那些號稱“照這二十七條規則做,你也可以培養出成功孩子”的過度簡化方法不同,它需要的是終其一生的努力。這6個階段描繪出美麗的路線圖,而學生們的熱烈回應,總令我驚訝不已。

第一階段:我不想惹麻煩

從踏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大多數的孩子就開始接受第一階段的思考訓練,一切行為幾乎都以“不惹麻煩”為原則。“安靜,老師來了!”孩子們緊張地彼此告誡。他們做作業是為了不惹麻煩,他們排好隊是為了讓老師高興,在課堂上安靜地聽講是為了贏得老師的寵愛。而為人父母、為人師長的我們,總是威脅說“不乖就要你們好看”,或是“等你爸回來,你就倒大黴了。”這種思維不斷地被強化著。

但是,這樣教小孩對嗎?第一階段的思維是以恐懼為基礎,而我們要孩子們有良好行為表現的最終目的,是讓他們相信這麼做是對的,不是因為害怕懲罰才去做。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二章 尋找第六階段(2)

在上課的第一天,孩子們很快就承認他們過去多半生活在第一階段。當然,有些孩子已經進入更高階段,但每個人都承認“不惹麻煩”仍是引導行為的一大力量。回想童年,我們之中有多少人是真的因為相信“本來就應該做功課”而把功課(尤其是很無聊的那種)做完的?我們通常只是不想惹麻煩才做完功課的,不是嗎?

教書第一年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某日,我外出參加一場數學訓練會議,我帶的班在我外出開會時秩序大亂。第二次我因故無法上課時,我想確定孩子們不會再次“讓我難堪”。我用很兇的口氣說,要是有人不聽代課老師的話或沒有做好分內工作,等我回來時他一定會很慘。這麼做很有效,但孩子們除了知道“要害怕我的憤怒和權力”之外,什麼都沒學到。

10我想要獎賞和我想取悅某人

經過一段時間,我才明白這個策略其實是無效的。就和許多資深教師一樣,我很不好意思去回想早年的種種愚行。現在,我會在上課的第一天就開始和孩子們建立夥伴關係。我會先請孩子們信任我,同時承諾對他們的信任,接著要他們把第一階段的思維拋在腦後。如果首要動機受到如此嚴重的錯誤引導,他們的一生將毫無作為,而我也絕對不會再犯灌輸第一階段思維的錯誤。

第二階段:我想要獎賞

孩子們終於開始因為“不惹麻煩”以外的理由做出決定了,但老師往往會犯下我們班稱為“第二階段思維”的錯誤。我猜,很多人都曾在大學期間讀過行為分析大師斯金納()的作品。在那些作品中我們學到,孩子們因為良好行為而得到獎賞之後,就會大大提高重複我們所認可之行為的可能性。這個主張當然有其真實性。無論獎賞是糖果、玩具,還是延長體育活動的時間,在眼前晃呀晃的獎賞的確是良好行為的有力誘因。

我曾到中學參觀過,看到教室裡的老師用第二階段思維鼓勵學生完成作業。其中一位歷史老師還讓授課的各班比賽,看哪個班的作業完成得最好。勝出的班級在學期末將得到獎品。顯然這位老師已經忘了“歷史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我和作業完成得最好的班級聊過以後發現,儘管他們在完成方面和交作業方面做得很好,卻對歷史的瞭解極為有限。

剛開始教書的那幾年,我也為了“成效”而患了這種“獎賞症候群”。如果我因故無法上課,又很怕班上學生讓代課老師不好過,那麼我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情況,我會對孩子們說:“如果代課老師說你們很乖,星期五就可以辦匹薩派對。”第二天回到學校的時候,代課老師會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