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之後,隱隱約約的,總記得父親談起這個職業的樣子”。
賈樟柯小時候,整個中國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賈樟柯後來回憶說:“我是70年代出生的,上小學時‘文革’剛剛結束,那時物質非常匱乏,我記得童年的記憶多半是飢餓。這種飢餓的感覺對於今天的80後、90後一代是不可能體驗到的一種極端狀態。”③他還記得他八九歲的光景,有一天夜晚,他父親帶著託人從河南捎回來的一袋東西進了家,他關上門,壓低聲音對家人說:“來,咱們吃花生。”
“汾陽不種花生,我從來沒見過花生,又不知道花生是什麼。我們一家人在昏暗的燈下吃著花生。當時覺得,花生真好吃。多年以後看到梵高的那幅畫《吃土豆的人》,總是會想起我們一家人在燈下吃花生的情景。”①當時整個社會的物質供給還比較貧乏,賈樟柯與許多人一樣經常捱餓,經常只能吃紅薯、土豆之類的東西。那時候有個通病就是胃下垂,就是吃太多紅薯吃出來的,以至於賈樟柯吃紅薯“吃怕了”,後來他在北京看到別人圍在烤爐邊上吃紅薯,就會想到當時的情景,條件反射不願意再吃紅薯。多年過後,賈樟柯仍對年少時的生活記憶猶新:
“在80年代可以感受到我們生活中的物質在發生巨大的變化。小時候,整個冬天主要有紅薯、土豆和白菜三種食物,四五個月以後才能上蔬菜。這三樣東西在我們那兒有多種做法,土豆燉白菜,溜白菜片,拌土豆絲,或者把它們和粉條、豆腐什麼的混起來,煨一大鍋,那也不是天天能吃到的。冬天每頓飯差不多都是紅薯稀飯,後來看見就怕。”
賈樟柯的母親張瑞英是售貨員,有一年,她去廣州開交易會,帶回了一臺彩電。這讓賈樟柯感到一切似乎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物質變化的同時,人又在改變。
■2。少年不知愁滋味
回想少年時代,賈樟柯覺得自己特別頑皮,功課比較糟糕,除了愛好文學之外,其他課程一塌糊塗。有一天,他在回答“您小時候是什麼樣子?是乖孩子還是調皮鬼”的問題時這樣說道:“算比較調皮吧。因為我是70年生的,我成長的年代也是比較動盪的時期,那時候小孩比較多,有的一家人有七八個孩子。街上全是小孩,我們沒有一個不是在街頭長大的。我們縣城裡也沒有幼兒園,孩子就跟孩子玩。街頭長大的孩子就會比較野,該乾的壞事都幹過。”
第一章 少不更事(3)
∩米∩花∩在∩線∩書∩庫∩ ;http://book。mihua。net
賈樟柯讀到的第一本詩集是現代詩人田間的。“老師嫌我淘,也不大要求我認真聽講,只要在課堂上不搗亂就行。我就看閒書”。
因為頑皮,老師稱賈樟柯為“猴子”。為此,賈樟柯不依不饒地追到辦公室質問老師,無奈之下老師把賈聯凱請來,賈聯凱開導兒子說:“你太頑皮了,老師才管你叫猴子。”賈樟柯這才明白老師叫他猴子有喜愛的成分,但他的頑皮和淘氣確實讓父親很擔心。
有一次,賈聯凱值夜班,賈樟柯在隔壁屋裡用蠟燭點燃了窗簾,火苗衝向木窗、房梁。賈聯凱發現時,火勢已經不小了。賈聯凱急忙把兒子帶到安全的地方,隨後叫來很多人,這才把大火撲滅。事後,賈聯凱教導兒子說:“這次我不罵你,但同樣的錯誤我不希望你再犯!”
兒時的賈樟柯不太喜歡學習,賈聯凱一次盛怒下將他關在家裡,而叛逆的賈樟柯趁父母不注意,翻過4座大山來到大姨家。第二天,賈聯凱接到大姨的通知才來接賈樟柯,母親為他做了一盤羊肉,而賈聯凱並沒有批評他,說:“吃飯吧,你會離家出走了,挺了不起的呀!”賈樟柯愧疚得滿臉通紅。上初中時,賈樟柯整天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時不時地跟別人打上一架。一次,賈樟柯興高采烈地告訴父親,他遭到別人的圍攻,從房上跳下來,成功地逃脫了。賈聯凱一聽,“啪”地給了兒子一個耳光,賈樟柯很不服氣:“別人打我就夠了,為什麼你還打我?”賈聯凱嚴厲地說:“打架就是不對,你還從房上跳下來,萬一摔斷了腿怎麼辦?”
那時,賈樟柯體會不到父親的擔心,直到他因為打架被抓進了派出所。賈聯凱得知訊息後,騎著腳踏車載著母親趕來,他們對民警一臉的謙卑讓賈樟柯心裡一顫:難道自己給父母帶來了麻煩嗎?他決定以後決不再讓父母擔心,有空還要幫家裡乾點活。
有一次,父親生病了,賈樟柯決定替父親為家裡挑水。於是,他拿起扁擔、水桶就往肩上扛,由於個子小,他根本挑不起水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