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2 / 4)

小說:厚黑學 作者:賴賴

確是必要的。雖難免讓人有“狡兔死走狗烹”之議,卻也是現實生活中難以避免的殘酷面。

七、寧讓人畏,不讓人敬

讓人敬畏的領導遠比人敬愛的君王來得安全。人們通常會去損害自己所愛的的人的利益,卻不敢去偷佔自己所害怕的人的便宜。因此,只懂得用愛來施恩的領導,經常會過分相信下屬對他的支援,由於判斷上的誤差,而遭到了毀滅的命運。

八、用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

領導人為制止動亂形勢的必要政策,最好嚴厲而短暫,將反對者的意志徹底鎮壓,但絕對不可實施太久,否則會使敵對勢力再度滋生反抗的勇氣。朱元璋出身民間,在創業夥伴間缺乏崇高的君王的合法性地位,因此在建立政權後,曾對功臣展開大屠殺,以徹底壓制各派系的勢力,終於建立了三百年的大明政權。而明末的崇皇帝善善不能用、惡惡不能去,對李自成、張獻忠等既缺乏一貫的剿討政策,也提不出安撫的具體方法;對清人的政策更是和在和與不之間舉棋不定,反使抗清名將袁崇煥等先後冤死,終致李闖王攻入皇宮,不得不自縊於煤山。

九、鯰魚效應

縱觀古今中外任何一位成功的管理者,都具有“管人”的本領,都具備善於利用“人”這個特殊資源的本領,他們都能以儘可以能少的投入(包括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產出儘可能多的產品和服務。

許多企業基本上由以下三種人組成:一是不可缺少的幹才,約佔20%;二是以公司為家辛勤工作的人才,約60%;三是整日東遊西蕩、拖企業後腿的蠢才或廢才約佔20%,如何使第三種人減少,使第一、第二種人增加呢?採用“鯰魚效應”。

過去漁人捕沙丁魚,總是將魚放入魚槽運回碼頭。抵港時,如果魚仍然活著,賣價要比死魚高出許多,因此漁民們千方百計讓魚活著返港。但除了一艘漁船總能帶著活魚返港外,其他各艘漁船的種種努力均告失敗。而帶活魚返港的這艘船的船長從不公開自己成功的秘密,更不讓人參觀他的魚槽。直到他死後,漁民開啟魚槽,才看到裡面只不過是多了一條鯰魚而已。

為什麼放進一條鯰魚,就能使其他魚都活著呢?原來,鯰魚是食肉魚,它被放進魚槽後,自然會四處遊動到處找小魚吃,而大量的沙丁魚發現多了一個“遊動殺手”,自然也加速遊動,這樣一來,沙丁魚就一條條活蹦亂跳地回到漁港。其實用人也是同樣的道理,一個公司,如果人員長期固定,就缺乏了新鮮感和活力,容易產生惰性。因此有必要找些外來的“鯰魚”加入公司,製造一種緊張氣氛,這樣,企業自然而然就生機勃勃了。

不要為他人所左右

在社會中,什麼事情是最可靠的,那莫過於自己的所見所聞,但即使這樣,有時候我們還是看不到或聽不到事實的真相,還容易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所以,要探究事理、立足社會,有兩點必須做到。

第一,不為他人所左右。譬如,我們都知道聖賢君子的可貴之處,在於他們的行為不附庸風雅,超乎於世俗塵外,直接或間接地與天道合為一處。他們的文章可以教導後世。歷朝歷代都有許多文人騷客學聖賢之道,並且依賴這些文章去考察古聖的行跡,探究他們的用心所在。但是對於著作中的詞語緩急、韻味薄厚,他們並不一定能夠完全品味出來,或者又擅自加上了自己的觀察理解,所以雖然差之毫釐,但是寫出文章來就會謬之千里了。所以,我們要學習聖人的道德要親自領會他們的教導,切不可盡找些後世的文章來把讀。

用現代的話來說,就是搞研究作學問也好,干政事辦案子也罷,都應該以第一手材料為依據,不能輕通道聽途說之言,更不要為他人所迷惑、所左右。

第二,不留有含混之言去疑惑後世。作為歷史程序中的一代人,我們有責任維護歷史的本來面目。對先聖之作不篡改塗鴉,對身邊的事實作如實地記錄。據說孔子生於春秋亂世,天子的德澤衰竭,禮儀俱廢,孔子發憤修訂六經,昭示百王的法戒,望流傳於世而不改。這不能不說他用心良苦。孔子死後,他的弟子散佈各地,傳授孔子的道德學問,但他們文章的純與雜,就完全取決於解道的多與少了。除了孟軻的文章世人認為比較純粹之外,其他的文章與其駁雜繁瑣,不如不去議論聖人之道,倒給後人留下了悟其真道的可能。

現在來說,也是如此,我們不應為世人所左右,但人人都似乎想用言行左右他人,深究其實質,這都是私慾的表現。

如果你今天正在做自己所不希望的事情的話,就立刻停止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