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1 / 4)

小說:龍的傳人 作者:竹水冷

晚唐詩人中被譽為“小杜”的杜牧,寫過涉及黃鶴樓的詩。杜牧為什麼被人稱為“小杜”呢?杜牧(803—852年)生活在晚唐的多事之秋,統治癒加腐敗,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詩人關心民生的疾苦,對腐敗的政治深感不滿,他象杜甫一樣,用自己的詩,反映了那個沒落時代的歷史。同時,他的詩藝術性也相當高,又有自己獨創的風格。所有這些,大約就是他被稱為“小杜”的原因吧。他的詩成就最高的是抒情的七律和七絕。他透過寫景的畫面,表達自己豪爽的情思。象著名的《山行》《泊秦淮》《江南春》等等,就是這類作品,讀之使人感到餘味無窮。他寫黃鶴樓一詩的最後兩句是:“黃鶴樓前春水闊,一杯還憶故人無?”這是詩人為送友人去夏口(今武昌)而作的。他提醒友人到了夏口登臨黃鶴樓,面對滿江春水暢飲時,別忘了他這位舊友。

唐詩裡寫到黃鶴樓的真是不少,而且,還不只唐朝,宋朝以至今天,都有不少詩人寫到黃鶴樓。讀者有興致,可以去武昌登臨重建的黃鶴樓,那時就可以鑑賞出描寫黃鶴樓的詩中,哪一首最好了。

三十一、佛國和人間

──東方瑰寶敦煌莫高窟

何珍如

舉世聞名的敦煌,地處我國西北,在甘肅省西部,是沙漠裡的一個小小綠洲。敦煌之所以聞名世界,不僅因為它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而且還因為在那裡有我國瑰麗的藝術寶庫──莫高窟。莫高窟在敦煌縣東南二十五公里,坐落於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這個石窟群建立於366年,傳說有個叫樂僔的和尚來到敦煌鳴沙山,看到對面三危山上夕陽西下的餘輝金光萬道,金光中彷彿有千佛的形狀,決定在鳴沙山的巖壁上開鑿一個洞窟,這就是莫高窟的第一個石窟。他在窟內繪製壁畫,塑造佛像。自此,歷代都有人來修建,石窟越來越多,規模日益宏偉。據說唐朝時,這裡的石窟已有一千餘個,所以莫高窟又稱“千佛洞”。究竟莫高窟一共有多少石窟,現在已弄不清楚了。因為年代久遠,這裡風沙又大,許多石窟已蕩然無存,儲存至今的石窟尚有四百九十二個,其中有十分之六,七是隋唐時候開鑿的。這些石窟象蜂房一樣,密密層層地分佈在長約兩公里的懸巖絕壁上。據說,當年每座石窟的外面,都架設了木構簷廊,簷廊由婉蜒曲折而又懸空的閣道相連,遠遠望去猶如一片巍峨的宮殿群。可惜,現在多數石窟的簷廊已不復存在,只剩下五座簷廊。

走進石窟,五彩繽紛的壁畫令人眼花鏡亂,應接不暇。據初步統計,保留至今的壁畫,大約有四萬五千平方米,如果以壁畫的自身高度,把壁畫連線起來,其長度可達三十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畫廊。窟內還有許多精美的彩塑佛像,保留至今的佛像有兩千四百一十身,成為巨大的彩塑館。眾多的塑像神態各異,栩栩如生。這裡不僅是我國最大的佛教藝術寶庫,也是世界古典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莫高窟壁畫的主要內容是佛經故事,此外還有供養人畫像、建築彩繪和藻井等等。佛教故事的主要內容是講釋迦牟尼的“生平事蹟”。“屍毗(pi皮)王割肉救鴿”的故事,就是描寫釋迦牟尼的前生──屍毗王,為了救一隻被餓鷹追逐的小鴿子,割下自己的肉喂鷹。“摩訶薩埵(duo朵)捨身飼虎”的故事是說,摩訶薩埵太子看到山中有一隻飢餓的母虎,身邊還有七隻嗷嗷待哺的小虎,由於小虎的糾纏,母虎無法尋覓食物,如果再沒有東西可吃,母虎就要吞食小虎。為了拯救七隻初生的小虎,摩訶薩埵太子讓母虎把自己吃掉。佛教宣揚逆來順受,甚至宣揚殘害自己軀體以求得佛的寵愛,求得死後進入極樂世界,這是荒唐的。

但是,在莫高窟壁畫上的佛經故事中,也有許多動人的畫面,如“九色鹿”的故事,就是歌頌正義、譴責邪惡的。故事說:在恆河邊的茂密森林裡,有一隻九種毛色的鹿,它的毛色鮮豔,鹿角潔白如雪,美麗極了。它與烏鴉是好朋友,形影不離。一天,恆河裡傳來了一個人悽慘的呼救聲,九色鹿急忙趕去,它與惡浪搏鬥,終於救出了將被惡浪吞噬的人。被救的人叫調達,他慶幸自己的再生,對九色鹿說:“你對我的恩惠勝過我的爹和娘,我要做你的奴僕,報答你的救命之恩。”九色鹿謙和地說:“我只要求你一件事,就是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我的行蹤,免得有人來傷害我。”調達馬上對天起誓:“如果我忘恩負義,就叫我渾身長滿爛瘡,嘴裡發出惡臭。”

當地有個國王,娶了個漂亮而貪心的王妃。一天,王妃突然夢見了九色鹿,它的毛色光彩奪目,引起王妃的貪慾。王妃要國王把九色鹿捉來,用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