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餘塊。這些碑石、墓誌彙集了楷、草、隸、篆各類書體,出自各代名家的手筆。其中,特別惹人注目的是唐代的碑石和墓誌。唐代書法名家負有盛譽的作品,幾乎在這裡都可以找見。象歐陽詢的《皇甫誕碑》,禇遂良的《三藏聖教序碑》,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柳公權的《玄秘塔碑》,懷素的《千字文》,張旭的《肚痛帖》,等等,稱得上是名碑薈萃了。
書法是我國獨特的藝術。唐代是我國封建經濟文化發展的高峰,也是書法藝術的鼎盛時代。那時候,名家輩出,書體競秀,湧現出書法史上無數的燦爛篇章。加之唐朝的帝王自唐太宗開始不少人喜愛書法藝術,也有利於書法藝術的發展。唐太宗專門設立宏文館,選貴族子弟書法好的,進館學習,把皇城裡收藏的歷代名家的書帖,拿出來讓他們學習。國內善書法的人,也可以進入宏文館。唐朝的翰林院設有侍書學士;國子監有書學博士;科舉考試中設有“書科”;吏部選官,書法的優劣也是條件之一。書法成了唐朝讀書人進身的途徑之一。這樣,唐朝讀書人學習書法的自然大大增多。
南北朝時候,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博採眾長,創立一種風流妍妙的新書體。不過,這種新書體主要在南方流傳。至唐朝初年,由於唐太宗的提倡,王羲之的書法被認為是全國的正宗。王羲之的字對唐朝初年的書法影響很大。
唐初的書法家,首推歐陽詢和虞世南。他們都學王羲之的書。歐陽詢(557—641年)的字“骨氣勁峭,法度嚴整”,自成一家,人稱“歐體”。他的字不僅對後世影響很大,連高麗人都很喜歡。高麗有人專門來唐朝搜尋他的字跡。歐陽詢學書十分刻苦。相傳有一次,他出外看到西晉的書法家索靖書寫的碑石。初看,他覺得不怎麼樣,就走了;後來他又來看,才覺出妙處。於是他就在碑石下躺了三天,仔細觀看學習。歐陽詢學了索靖的書,晚年的字,筆力更加剛勁。他流傳下來的碑刻有《九成宮禮泉銘》《皇甫誕碑》等。
虞世南(558—638年)是跟從王羲之的七世孫、隋朝書法家智永禪師學習書法的。他的字用筆圓潤,外柔內剛,結構疏朗,氣韻秀健。傳說唐太宗學書就是以虞世南為師。唐太宗常感到“戈”字難寫。有一天,他寫字時寫到“戩(jian剪)”字,只寫了“晉”的半邊,讓虞世南寫另外半邊的“戈”。寫成以後,唐太宗讓魏徵來鑑賞,魏徵看了說:“今窺(看的意思)聖作,惟戩字戈法逼真”。唐太宗讚歎魏徵的眼力高,也更看重虞世南的書法了。虞世南的代表作有《孔子廟堂碑》等。
初唐的書法家繼歐、虞之後的是褚遂良和薛稷。虞世南死後,唐太宗慨嘆地說:“世南死,沒有人能夠同我談論書法了。”魏徵知道以後,就向他推薦了禇遂良。褚遂良(596—658年)少年時學習虞世南的書法,長成以後,又學習王羲之的書法,尤其是下過很大功夫摹擬王羲之《蘭亭序》的筆意。禇遂良的字瘦硬秀潤,豐豔流暢,有如美女嬋娟,不勝羅綺,可以說是媚到了極點。唐太宗收集了很多王羲之的字,但不知是真是假。褚遂良都可以辨認出來,足見禇遂良對書法的精通。他流傳下來的作品有《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等。魏徵同虞世南、褚遂良的關係很深,虞、褚的墨跡留藏在他家的自然很多。魏徵的外孫薛稷(649—713年)自幼常臨摹虞、褚的字,尤其對諸遂良的字學得更好,所以當時人說:“買褚得薛,不失其節”。
後人把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和薛稷並稱為初唐四大書家。初唐的四大書家的字型雖然很精美,但仍是王羲之的風格,創新的不多。直到盛唐時期的顏真卿,才創造了唐朝的新書體。
顏真卿(709—785年)被後世稱為繼王羲之之後的第二位書法革新家。他年輕時一心想學書法,雖然考中科舉,分到地方去做官;但他為了學書,兩次辭官不就,跑到洛陽,向當時的大書法家張旭學習。張旭見顏真卿確實有志學書,就把不肯輕易告人的作書方法詳細告訴了他。他在張旭指導下,刻苦學習,終於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人稱之為“顏體”。顏體字摒棄了虞世南、褚遂良的娟媚之習,字型肥而健壯,方嚴正大,面貌一新。顏體的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鬱勃。顏真卿用筆勾而藏鋒,內剛勁而外溫潤,字的屈折處圓而有力。流傳下來的碑刻,有《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等。北宋的文學家歐陽修說顏真卿的書:“字畫剛勁有力,獨立成家,不抄襲前人的遺蹟。”北宋的另一位文學家蘇軾說他的字:“雄壯秀麗,獨具風格,一變古來的成法。好似杜甫的詩,綜合了漢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