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部分(1 / 4)

奉翰林文字,擢監察御史,劾罷丞相特們德爾,既而特們德爾復相,修怨黜為開平縣尹,因避禍退居。特們德爾死,乃除翰林待制,累遷禮部尚書。尋參議中書省事。元統初拜御史中丞,轉樞密副使,乞歸。至正四年卒。諡文貞。事蹟具《元史》本傳。是集凡詩賦五卷、文十卷。名石田者,以所居有石田山房也。其文精贍鴻麗,一洗柔曼卑冗之習。其詩才力富健,如《都門壯遊》諸作,長篇鉅製,回薄奔騰,具有不受羈歟���V獵�淥仗煬餱�段睦唷罰�計涫���住⑽畝��祝�鈾�宜�瘴�貳S智腱凍���釁浼���暈��頡3破浣遊淥濉⑻疲�獻泛骸⑽海�笊���街��惱攣��槐洹S牖嶧��觥⑹窨び菁�⒍�酵豕垢���停�緗鶚�嘈���囊嫫妗8譴蟮隆⒀擁v以後,為元文之極盛,而主持風氣,則祖常等數人為之巨擘雲。

△《榘庵集》·十五卷(永樂大典本)

元同恕撰。恕字寬甫,其先太原人,徒於奉元。恕年十三,以書經魁鄉校。

至元間授國子司業,辭不拜。陝西行臺侍御史趙世延請置魯齋書院,以恕領教事。

延祐六年立皇太子,召恕為奉議大夫、左贊善。明年英宗繼統,以疾歸。致和元年拜集賢侍讀學士,復辭不赴。卒贈翰林直學士,封京兆郡侯,諡文貞。事蹟具《元史·儒學傳》。所著《榘菴集》,本三十卷。至正初,陝西行臺御史觀音保、潘惟梓等始刊佈於江淮,趙郡蘇天爵為之序。《文淵閣書目》亦載有《榘菴文集》一部、八冊。焦竑《經籍志》乃作二十卷,疑傳寫誤也。自明以來,久佚不傳。

故葉氏《菉竹堂書目》、晁氏《寶文堂書目》並不載其名。惟《永樂大典》中頗散見其詩文,謹抄撮編集,分類排比,釐為文十卷、詩五卷,視原本尚得半焉。

其平生著作,不事粉飾,而於淳厚敦樸之中,時露峻潔峭厲之氣。賈仁《行狀》稱其於詩喜陸放翁,於文慕周益公。富珠哩翀《神道碑》又稱至元三十一年《國史》修《世祖帝紀》,採事四方,陝西行省平章政事咸寧王闢為掾,典司編錄。

故於元初典故,最為詳贍。集中志狀諸作,多有可與金、元正史相參訂者。惟《祈禳青詞》,本非文章正體,恕素以明道興教自任,更不宜稍涉異端。乃率爾操觚,殊為失檢。今以其原集所有,姑附錄之,而並糾其失於此焉。

△《道園學古錄》·五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元虞集撰。集有《平猺記》,已著錄。此集凡分四編,曰《在朝稿》,曰《應制稿》,曰《歸田稿》,曰《方外稿》。其中詩稿又別名《芝亭永言》。據金華黃溍《序》,以是集為集手自編定。然其《天藻詩序》雲:“友人臨川李本伯宗輯舊詩,謂之《芝亭永言》。”又《賦謝李伯宗題》雲:“至元庚辰冬,臨川李伯宗、黃仲律來訪山中,拾殘稿二百餘篇錄之。”而《李序》又云:“至正元年十有一月,閩憲韓公徵先生文稿本,與先生幼子翁歸及同門之友編輯之,得《在朝稿》二十卷、《應制稿》六卷、《歸田稿》一十八卷、《方外稿》六卷。”

所言與今本正相合。又考《道園遺稿》前有至正己亥眉山楊椿《序》,以為集季子翁歸及其門人所編,與《李本序》合。蓋集母楊氏為衡陽守楊文中之女,楊椿即其外家後人,其言自當無誤,亦可證黃溍所云之不足據,是編為李所定無疑也。自元暨明,屢經刊雕。然皆從建本翻刻,亦間有參錯不合。蓋多出後人竄改,要當以元本為正矣。文章至南宋之末,道學一派,侈談心性;江湖一派,矯語山林,庸沓猥瑣,古法蕩然。理極數窮,無往不復。有元一代,作者雲興。大德、延祐以還,尤為極盛。而詞壇宿老,要必以集為大宗。此錄所收,雖不足盡集之著作,然菁華薈稡,已見大凡。跡其陶鑄群材,不減廬陵之在北宋。明人夸誕,動雲元無文者,其殆未之詳檢乎。

△《道園遺稿》·六卷(江西巡撫採進本)

元虞集撰。其從孫堪編。蓋以補《道園學古錄》之遺也。凡古律詩七百四十一首,附以樂府,刻於至正十四年。考裒錄集之遺文者,別有《道園類稿》。以校此編,《類稿》所已載者僅百餘篇,《類稿》所未載者尚五百餘篇。集著作雖富,而散佚亦多。當李本編《學古錄》時,已有泰山一豪芒之嘆,則雲煙變滅者不知凡幾。堪續加蒐訪,輯綴成編,縱未能片楮不遺,要其名篇雋制,掛漏者亦已少矣。集中《題花鳥圖》一首,《元詩體要》作揭徯斯詩。今觀其格意,於揭為近。或堪一時誤收,亦未可知。然《母音》及《乾坤清氣集》均載是詩,又題集作。此當從互見之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