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部分(2 / 4)

其文大抵雍容不迫,淺顯不支。雖流弊所滋,庸沓在所不免,而不謂之盛時則不可。顧嗣立《元詩選》引溍此文,謂當時風尚如此,可以觀世運焉。斯言允矣。

△《所安遺集》·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元陳泰撰。泰字志同,別號所安,長沙茶陵人。延祐二年進士。除龍泉縣主簿。棲遲薄宦,惟以吟詠自適,竟終於是官。其著作亦未成集。至其曾孫樸,始裒輯以成此編,故曰“遺稿”。明成化中,其來孫銓等重刊。卷末有舊題六字雲:“後段蠹損,惜哉!”則並樸所緝亦非完本也。泰與歐陽玄同舉於鄉,以《天馬賦》得薦。考官批其卷曰:“氣骨蒼古,音節悠然,天門洞開,天馬可以自見矣。”

今賦與批詞俱載集首。後玄躋膴仕,文章震耀一世。泰集乃几几不傳。今觀所作七言歌行居十之七八,大致氣格近李白,而造句則多類李賀、溫庭筠。雖或不免奔軼太過,剽而不留。又不免時傷粗獷,不及玄之風規大雅具有典型。要其才氣縱橫,頗多奇句,亦自有不可湮沒者。久晦而終傳於世,亦有由矣。

△《至正集》·八十一卷(河南巡撫採進本)

元許有壬撰。有壬字可用,湯陰人。延祐二年進士。歷官集賢大學士、中書左丞,兼太子左諭德,致仕。卒諡文忠。事蹟具《元史》本傳。有壬立朝五十年,三入政府。於國家大事,侃侃不阿,多有可紀。文章亦雄渾閎肆,饜切事理,不為空言,稱元代館閣鉅手。所著《至正集》,本一百卷。據其弟有孚《圭塘小稿序》雲:“門生集錄繕寫方畢,先生捐館。猶子太常博士楨,忽遭起遣,倉皇之際,輕身南行。書籍棄擲,稿亦俱亡。”是其集自有壬既歿,即已淪佚無傳。明弘治間,其五世孫容刊行《圭塘小稿》時,亦未之見。故葉盛《水東日記》載容嘗言先公《至正集》一百卷,遺失久矣。聞楊少師嘗收有副本,就叔簡少卿求之。

少卿雲:“書籍在泰和,有無未可知也。”此本不知何時復出,而尚闕其十九卷。

據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所載,卷數正同。蓋相傳只有此本,其即楊士奇家所藏歟。中如箋表、傳狀、書簡諸體並闕,又有錄而失其辭者,詩十一篇,樂府八篇。

《有孚序》又稱其論天下事,嘉言讜論,見《至正集》。而此本疏稿實無一篇,則其散佚者亦復不少。然觀《元史》本傳,載有壬於泰定初言特捫德爾之子索南與聞大逆,乞正典刑;平章政事趙世延受禍尤慘,為辨冤復職;及上正始十事諸大端;皆見是集《公移類》中,亦足窺見崖略。而其論特克什之妹勿令汙染宮壼,更人所難言。本傳顧未之及,是尤可以補史闕矣。

△《圭塘小稿》·十三卷、《別集》·二卷、《續集》·一卷、《附錄》·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元許有壬撰。其《小稿》為有壬所自輯。至正庚子,其弟有孚錄而序之,所謂即《至正集》而不具錄者也。迨有壬既歿。集本散亡。而有孚所攜此本獨存,因重加編次,得詩文二百四十三首,釐為十三卷。又輯嘗寄有孚詩文八十五篇,緱獻可所收《文過集》及林慮記遊詩文九十三篇,為《別集》二卷。其殘編斷簡,得於倚尖野人家者為《外集》一卷。有孚復為之序,題屠維作噩二月。乃洪武二年己酉,在元亡之後矣。子孫世藏其書。宣德間,復失其《外集》。成化己丑,其五世孫南康知府容始校正刊行,而以家乘載志文、祭文及有孚等倡和之作編為《續集》一卷,附之於末。葉盛《水東日記》曰:“相臺許可用中丞,文章表著一時,有盛名,今世所見者可數耳。”耿好問言其裔孫容尚藏文集若干卷,惜乎不得見之。即此本也。其後《至正集》復出於世,而闕佚未全。今以兩書校核,雖大略相同,亦互有出入。如《忍經春秋經說》、《成中丞詩》諸序,《雪齋書院》、《龍德宮》、《上清儲祥宮》、《河南省左右贊治堂》、《遼山縣儒學》諸記,《武昌萬壽崇寧宮》、《林州同知孫承事怯烈公神道》諸碑,皆《至正集》所無,而獨見於此本。又《別集》中長短句,《至正集》未載者亦二十三闋。其他異同詳略甚多。以其為有壬手訂原本,又經有孚排定,視集本之晚出者較為精詳。故並著於錄,以備參證焉。

△《禮部集》·二十卷、《附錄》·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元吳師道撰。師道有《戰國策校注》,已著錄。其集原名《蘭陰山房類稿》。

此本題曰“禮部”者,蓋師道致仕以後,授奉議大夫禮部郎中,以所進之官名之也。(考張樞撰《師道墓表》,杜本撰《師道墓誌》,皆稱致仕後授奉議大夫禮部郎中,而宋濂所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