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於賈似道。王士禎《蠶尾集》有是集跋,稱其論揚雄作《劇秦美新》及作《元后誄》,蔡邕代作《群臣上表》,又論阮籍晚作《勸進表》,皆詞嚴義正。然其《賀賈相啟》、《賀賈太師復相啟》、《再賀平章啟》,諛詞諂語,連章累牘,蹈雄、邕之覆轍而不自覺。今檢是集,士禎所舉諸聯,其指摘一一不謬。較陸游《南園》二記猶存規戒之旨者,抑又甚焉。則其從事講學,特假借以為名高耳。不必以德秀之故,遂從而為之詞也。其詩派近楊萬里,大抵詞病質俚,意傷淺露。故方回作《瀛奎律髓》,極不滿之。
王士禎《池北偶談》亦論其詩與四六皆好用本朝故事,與王義山《稼村集》同譏。
然其清新獨到之處,要亦未可盡廢。《瀛奎律髓》載其《十老》詩,最為俗格。
今《南嶽第二稿》惟存三首,而佚其七。則此集亦嘗經刪定,非苟存矣。文體雅潔,較勝其詩。題跋諸篇,尤為獨擅。蓋南宋末年,江湖一派盛行,詩則汨於時趨,文則未失舊格也。坊本所刻詩十六卷,詩話、詩餘各一卷。毛晉《津逮秘書》又刻其題跋二卷。而他作並闕。此為傳抄足本。前有淳祐九年林希逸序。較坊刻多文集三十卷,詩話亦較多後集二卷,蓋猶從舊刻繕錄雲。
△《澗泉集》·二十卷(永樂大典本)
宋韓淲撰。淲有《澗泉日記》,已著錄。此其詩集也。淲詩稍不逮其父,而淵源家學,故非徒作。同時趙蕃號章泉,有詩名,與淲並稱曰“二泉”。
李龏《端平詩雋序》所謂“章澗二泉先生”,方回詩所謂“上饒有二泉”者,即指蕃與淲也。然其集世罕傳本。《文獻通考》、《宋史·藝文志》皆不著錄。
方回《瀛奎律髓》絕推重之,有“世言韓澗泉名下固無虛士”之語。尤稱其“人家寒食常晴日,野老春遊近午天”之句。而所錄淲作,亦屬寥寥。又戴復古輓淲詩有“三篇遺稿在,當並史書傳”句。復古自注稱:“淲臨終作三詩。”
近厲鶚輯《宋詩紀事》,採摭極博,乃僅載《所以商山人》、《所以桃源人》二首,而《所以鹿門人》一首佚焉。則淲之詩文湮沒已久。今檢《永樂大典》所載,凡得詩二千四百餘首、詞七十九首,編為二十卷。又得制詞一首、銘二首,亦並附焉。而《所以鹿門人》一篇終不可見。知所佚者尚多。然較諸書所載僅得殘章斷句者,已可謂富有矣。觀淲所撰《澗泉日記》,於文章所得頗深。又制行清高,恬於榮利,一意以吟詠為事。平生精力,具在於斯。故雖殘闕之餘,所存仍如是之夥也。
△《矩山存稿》·五卷(衍聖公孔昭煥家藏本)
宋徐經孫撰。經孫字仲立,初名子柔,豐城人。寶慶二年進士。授瀏陽主簿。
歷官刑部侍郎、太子詹事,拜翰林學士,知制誥。以忤賈似道罷歸。閒居十年,卒贈金紫光祿大夫,諡文惠。事蹟具《宋史》本傳。經孫家在洪、撫之間,有山方正,因號曰矩山,並以名集。前後無序跋,惟附錄劉克莊贈其先人文集序一篇。
殆傳寫佚脫歟。經孫以伉直自許,立朝大節,多有可稱。熊朋來銘其墓有云:“是在烏臺而不畏權貴者,是在鸞臺而不畏近侍者。”其豐裁嚴正,可以想見。
文章則非所注意。故往往直抒胸臆,不復以研煉為長。然其理明辭達,亦殊有汪洋浩瀚之致。至於奏疏諸篇,或指陳時弊,或彈劾權奸,皆敷陳剴切,辭旨凜然,尤想見正笏垂紳氣象。雖謂之獨得雄直氣,發為古文章可也。惟詩筆俚淺,實非所長。其留於今日,蓋以其人而傳之,為全集琬琰之藉可矣。
△《雪窗集》·二卷、附錄一卷(兩淮鹽政採進本)
宋孫夢觀撰。夢觀字守叔,號雪窗,慈谿人。寶慶二年進士。官至吏部侍郎。
後求外補,以集英殿修撰知建寧府。事蹟具《宋史》本傳。是編乃明嘉靖間其裔孫應奎所校刊。有劉教後序雲:“集凡二卷,曰《奏議》,曰《故事》。”其志贊誄文為附錄一卷。故事者,徵引古書於前,而附列議論於後。更番進御,因事納規。同時李曾伯集亦嘗載之。蓋當時體制如是也。其奏議自嘉熙庚子以迄寶祐丙辰,正宋政極壞之時。所言皆切直激昂,洞達時務。如謂理宗能容直言而不能用。又謂士大夫有寬厚之虛名,非國之福。尤切中宋末之弊。視當時迂腐儒生,高談三代,衣冠而拯焚溺者,固不可同日而語矣。
卷一百六十四 集部十七
○別集類十七
△《庸齋集》·六卷(永樂大典本)
宋趙汝騰撰。汝騰字茂實,庸齋其自號也。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