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
這時,丘吉爾預料德國到1940年夏將有200至300艘作戰潛艇,這個數字是鄧尼茨本人在戰前宣佈的,這些數量的潛艇是取得潛艇戰勝利所必不可少的。而按照英國海軍當時和以後的造船計劃,正在建造的驅逐艦隻有32艘。
丘吉爾提出:“建造何種型別的驅逐艦,必須以建造的數量和速度為依據,而不是以艦船大小和威力為依據。”除了當時正建造的56艘近岸護衛艦外,還需建造新型遠洋護衛艦。這種新建造的艦艇都要增加燃料儲備,速度要達到20節。
除戰爭初期徵用的100艘反潛拖網漁船外,還徵用了大量的其它型別的拖網漁船,並根據不同的港口進行了編組。每一組大約有5艘船,由一名指揮官指揮,他們在英艦“奧斯普里”號上受過短期訓練。挪威戰役後,廢棄了該編組系統,有三名軍官被授權指揮新的輕護衛艦。
加拿大近岸海區,對護航運輸隊的空中支援,由“斯塔勒爾”式水上飛機提供,這種水上飛機在天氣允許時,可在離加拿大約100英里的上空進行巡邏飛行。
丘吉爾認為,英國海軍可以從法國海軍那裡得到進一步補充,以緩和過度緊張的護航艦艇,特別是在德國於1939年9月24日取消潛艇攻擊法國艦艇的限制之後。但是,法國海軍沒有良好的聲納裝置。
10月,丘吉爾在與法國海軍軍官商談中答應向法國所有艦艇提供並裝備聲納裝置。
談判的結果,英國海軍於1939年10月至11月給法國海軍調去了8艘反潛拖網漁船並向驅逐艦“虎”號、“豺”號、“豹”號和武裝拖網漁船“幸福”號提供了聲納裝置。
在德國入侵低地國家之後,緊接著便是挪威戰役。敦刻爾克的撤退使得英國海軍本來已感兵力不足的護航部隊又遭到嚴重損失,幾乎損失貽盡,形勢變得十分危急,丘吉爾不得不於1940年月15日向羅斯福總統發出第一份電報,要美國借給他40至50艘老式驅逐艦,以便在新護航艦艇建造完畢編入艦隊眼役之前補充英國海軍。
義大利的搖擺使形勢進一步複雜化。當是還不清楚,義大利參戰後是否會站在德國一邊。如果站在德國一邊,那麼,英國海軍已感不足的兵力馬上就要面臨地中海上另外100艘潛艇的威脅。
羅斯福在回電中告訴丘吉爾說,借驅逐艦需要得到國會的批准,當時還不能馬上滿足這個要求。在以後若干個月中,丘吉爾不斷提出要求,但羅斯福仍不能交出50艘驅逐艦供英國海軍使用,甚至在義大利站在德國一邊參加了戰爭之後仍然如此。幸運的是,義大利在地中海沒有實行無限制潛艇戰。
然而,潛艇仍然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英國海軍部認為,如果潛艇的活動不斷增強,最好組成護航運輸隊系統來對付它。這又要求提供攻擊潛艇的兵力,其結果仍然是進一步削弱大西洋運輸隊的護航兵力,並使這些兵力疲於奔命,損壞率不斷上升。
幸好德國作戰潛艇由於傷亡、試航和訓練造成數量不斷減少,還由於越來越多的船隻編入了護舫運輸隊,使得艦船的損失保持在一個過得去的水平上。
英國海軍的岸防航空兵進行的不間斷的反潛巡邏迫使德艦艇不可能在英國沿海一帶進行作戰。其餘約20艘適合於遠洋巡邏的大型艦船,經常只有約7正在航行,7艘在返航途中或在廠修理,7艘在出航。
英國是一個島國,安危繫於海洋。海上運輸對它的國民經濟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英國工業發達,原材料的絕大部分靠進口,僅以國民的食品而言,就佔年需要量的67%。從英語舶來品一詞,便可覬見海運對其國計民生影響之深。
為了進行海運,英國擁有世界上最宏大的商般隊。為了確保海運安全,英國還建立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日不落帝國”的神話,就是仰仗著大艦巨炮,一直流傳了數百年。
德國崛起稍晚,它一涉足殖民市場,就以咄咄逼人之勢,搶到了相當豐厚的殖民利潤。它從海外掠奪的大宗財富,同樣是從海上運回本國。海上運輸對德國的生存和發展,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德刀戈相見。兩國海軍打了一場場激烈、壯觀的海戰,使出了種種奸詐計謀。但是,鬥爭的焦點,大多是在圍繞海運作文章。雙方都力圖扼殺對方的海運,並確保自己海上運輸的暢通無阻。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溫斯頓。丘吉爾再度出任海軍大臣,不久又接替張伯倫,主持英國內閣。對英、德兩國海上爭鬥的實質,他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