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練習套路的目的不是讓你立即變得很能打,而是讓你具備很能打的可能性。
武術練的是什麼?
騰空轉體三百六,跳步旋風腳?
還是童子拜觀音,鯉魚打挺啊?
都不是。
真正的武術,練得是手眼身法步的協調配合,練得是自強不息的意志品質,可偏偏有人將套路與傳統武術畫上等號,這也是中華武術的一大悲哀。
要知道,不管是哪家哪派的功夫都遠不止“套路”這一部分,任何一個武術流派,都有最基本的三個組成。
第一,是練抗打練殺傷力的軟硬功法,第二是練身法練協調性的基礎套路,第三,是散手搏擊和走向實戰所必須經歷的拆招對練。
單單從拳術造詣上看,這三種東西就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爺爺教功夫,就愛抓基礎,你跟他學東西,那可慘了,他能讓你蹲馬步一直蹲到吐。
三爺爺教功夫就不一樣,他教功夫就愛實戰,幾個組手交給你,你倆就對拆去吧,不練上千八百遍不會教你下一招的。
他的原則很簡單,那就是教一招會一招,直到功夫上身才往下學。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教的那幾招,到現在我都還用得得心應手,這段經歷讓我充分意識到了“學以致用”的重要意義,所以,在跟老道學功夫的那段時間,我將老道那六十四種散手用法學得很認真,這裡頭有很多收穫,當然箇中精妙沒有親身經歷過的很難理解。
相比之下,我就對那繞著大樹轉圈圈的轉掌很排斥。
我覺得它頗為死板,有點形式主義,所以,自始至終也沒怎麼好好學。
因為這個我沒少捱罵,可我這人天生倔強,認為不對的事情很難聽進去。
後來那老道生氣了,不教別的就讓我天天練轉掌,八塊磚頭立起來,就讓我在上面走,正著走上32圈,反著走上32圈,一不小心將那磚頭踩下來,就得重來。
這種缺德辦法可讓我吃盡了苦頭,哭著喊著不學了,可三爺爺他們跟本就不把我的哭訴當回事兒,後來把我弄急眼了,我還揣著兩塊大餅學人家離家出走了,過了兩天半,餓得不行,就跑回來了。
為這事兒還捱了好頓揍,這件事情讓那老道有點尷尬,那兩天經常看他長吁短嘆,當時也沒在意,誰成想,後來沒幾天他就不辭而別了。
正巧那天下著大雪,還能看到腳印,得知此事我很過意不去,冒著大雪就追了出來,一直走出將近十里終於在一處墳前見到了他。
他還穿著那件都是補丁的道袍,正斜著身子坐在一處墳丘前面,一隻手拄著地面,另一隻手拿著酒壺正在那兒自言自語。
我走過去,給他磕了一個頭,他沒說什麼,嘆了口氣起身走了。
我跪在地上沒起來,隔了一會兒他又回來了,在懷裡掏出一本沒有封皮的破書,又拿了兩隻丹藥給我。
他說,師徒緣分盡了,他不能再教我,這書和丹藥都是他自己的,好好保管,總有一天會有用。
接過那書翻了兩頁,上面都是各種各樣的圖形,乍一看,跟那傳說中的武林秘籍似的,沒翻幾下,我就被吸引住了。
從那以後,那本皺巴巴的小黃書就成了我的寶貝,沒事兒的時候我就要跟小兄弟們顯擺一下,但是,同齡的孩子沒誰能看懂,爺爺他們不識字,翻了翻也沒弄明白裡面寫的都是啥。
至於那兩顆丹藥,早早地就讓我偷偷吃了,吃了之後也沒什麼反應,只記得那東西有點苦。
現在想來,那時候還真是膽大包天,放在當下,再給我一百個膽子我也幹不出這種事兒。
可惜,從那個寒假之後我就再也沒有見過他,我也沒機會問問那兩顆丹藥究竟是幹什麼的。
為了弄明白那本書上的內容,我也廢了好大的力氣,那時候經常能看見我成天抱著個字典瞎研究,一通下來,別的沒學會倒是把古文什麼的搞得很通透,語文成績都上來了,學習成績也好了,可直到上了初中我才搞清楚,那小冊子上面寫的不是什麼降妖捉鬼的法子,也不是什麼了不得的武林秘籍,那上面記載的是一種十分晦澀的氣功心法。
說起氣功,很多人都會微微皺眉。
在中國,不,應該說是在今時今日的中國,很多人對傳統的東西懷有偏見,像中醫中藥這種傳承了上千年的東西都被扣上了偽科學的帽子,更別說內功這種看似不找邊際的學問了。
內行人知道,武術這東西,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