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而更受尊敬,所得的報酬也比較高。在戰爭中勝利的光榮多半是留給將軍的英明指揮,而不是留給士兵的頑強性的。
一個社會統治者,對其社會成員的德行來說,所處的地位,與教授之對於科學,或建築師之對於建築,或將軍之對於戰爭並無二致……
三、人的目的。與此相聯絡的,君主的任務與教會的任務
上帝是一切事物的目的。
除此而外,天地間的萬物無一不在身之外另有目的……
但是,人在塵世生活之後還另有命運,這就是他在死後所等待的上帝的最後幸福和快樂。……既然對基督來說,上帝的幸福是靠基督的血來獲得的,並且他是靠聖靈的恩賜才能達到那種幸福,他就需要另一種精神上的指導來領他們到永恆濟渡的港口;這種指導是由基督教的牧師為信徒準備的。
人的目的,要到存在於人的本身的任何完美的狀態中去尋找。……管理一個社會的最終目的,就在於獲得這種完美狀態,並在獲得以後加以維護。
……人類社會的目的,……是過一種有德行的生活。……〔不過〕社會生活的最終目的,將不僅是德風廣播,而且還有透過有德行的生活以達到享受上帝的快樂的目的。
君主的職責,是掌握世俗事務中的最高權力。……但是享受上帝的快樂這一目的……只有神的統治而不是人類的政權才能……達到。……這樣的統治,屬於耶穌基督。
耶穌基督的統治權……委託給祭司長、彼得的繼承者和教皇、羅馬教皇;基督教世界的一切君王都應當受他的支配……(第84—85頁)
四、君主政體、暴君、反抗暴君
〔托馬斯·阿奎那在政治學上,其實是亦步亦趨地追隨亞里士多德的。他和亞里士多德一樣,把人稱做“政治的動物”,把政體分為君主政治,貴族政治,民主政治。事實上,中世紀的西歐,並不只存在君主政體,像威尼斯,佛洛倫薩,有的是貴族政治,有的是民主政治。可是他認為君主政體是最好的。為此,他引了羅馬共和末期的長期殘酷的內戰,作為民主政治不可取的證明。基督教以前的異教時期的古代文化,在教士文明中並不是被抹煞了的。〕
聖保羅說(《以弗所書》4—3)“用和平彼此以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二為一的心”……
蜜蜂有一個王,而在整個宇宙中有一個上帝……這是完全合乎理性的;因為一切多樣體都是從統一中產生的……由此可以得出結論,人類社會中最好的政體,就是由一個人所掌握的政體。(請注意,這是一個標誌著理性是什麼,和由理性出發,透過三段論法,推論出所謂必然的結論的一個極典型的例子)
上帝透過他的先知答應他的人民:作為一個巨大的恩惠,他要把他們放在一人之下,只有一個君主來統治他們大眾。(第48—49頁)
在無道的政權下……它所憑藉的統一規模愈大,它就愈加有害。所以,暴君政治比寡頭政治有害,寡頭政治又比民主政治有害。
……都政權無道的因素是,統治者在追求個人的目的時損害了公共利益。所以,公共利益所受損害愈大,政權就愈加無道……所以,暴君政治是最無道的政權形式。
……使道的政權最好單有一人來掌握……如果這樣的政權一旦變為無道,那麼由多數人掌權從而在內部的摩擦影響下趨於衰弱,就比較好些。所以,在各種無道的政權的形式中,民主政治是最可容忍的,暴君政治是最壞的。(托馬斯·阿奎那要完滿的善,這是“有道”。如果我們說,這樣的善是不存在的,摩擦總是有的;相反,摩擦即批判,批判可以改善;這樣,我們就從完滿的善這個命題,轉向不斷的改善的命題上來,哪種政體最好的結論也就改變過來了。)(第49—51頁)
既然一人執政是最優良的制度因而值得歡迎,既然像我們已經指出的那樣,它經常有可能發展成為政體上說最壞的暴君統治,所以必須採取各種矛盾措施,使提供給社會的統治者不致成為暴君。首先,在可能的候選人中,無論誰被宣佈接任王位,都應該具有使他不致成為暴君的德性……(這一條,中國傳統再三強調過)其次,君主制度在組織上應作這樣的規定,使國王一旦當政時,沒有機會成為暴君。同時應該適當地限制王權,使他不能很容易地轉到暴政方面去。(第57頁)
克服暴政的弊害的辦法應以公眾的意見為準……特別在一個社會有權為自身推選統治者的情況下,如果那個社會廢黜它所選出的國王,或因他濫用權力行使暴政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