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發兒子的隱私,兒子揭發父親的隱私起碼是大逆不道的。
孔子的這個前提與西方政治思想是完全不一樣的。你那兒有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亞里士多德認為人在城邦中的結合是達到至善的唯一途徑。其實,唯有從這個前提出發,我們現在天天在嚷嚷的“集體主義”才算找到了根據。若以家庭為出發,向外推,推到天下國家,一旦忠孝不能兩全,你取捨據何標準?而且,君臣一倫不過是父子一倫的推廣。這還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不可推辭的義務,其間又哪裡能夠引申出什麼集體主義來?歷來的思想家認為中國人的統治哲學是“父道主義”,即撫百姓如撫赤子,中國人的義務觀念,脫不了對另一個人的忠孝。這是中國人團結不起來,一盤散沙的根源。現在的人,談到個人責任的時候,總把“國家”放在第一位,這是政治與倫理哲學的根本前提已經變了的證據。然而評孔子的人,卻很少評到這一條。也許因為要痛斥“忠君”,又有點投鼠忌器之故。
7、你的兩篇東西並非思想批判,而是人物評傳性質。孔子這個偶像應該打倒,寫他的評傳,可以把他小丑化,你的評傳似乎也有點這種傾向。這兩份評傳,機智雋永,比“時論”深刻多了。但是我不免有點因其過分“時論化”而略感遺憾。這是難免的,因為你手頭的書太少,比如《春秋》三傳,是理解孔子思想體系的歷史背景的基礎,你手頭並無此書,關於孔的身世言行,大體只能根據《史記》的《孔子世家》和《論語》之類的註解,所寫只能是隨筆。從隨筆開頭,當然會一步一步深入下去。
我是一個“傾心”西方文明的人,我總有拿西方為標準來評論中國的傾向,所以老是說要讀點西方史。對此我也有我的辯解:若無歐風東漸,五四運動何能掀起,孔子怎能打得倒?科學與民主我們還是太少。第三世界的興起,若靠傳統的老本錢,我看還有問題。沙烏地阿拉伯的巴魯迪曾經慷慨陳詞,西方人打到東方去結果還是要滾蛋,這誠然是歷史事實。但是,穆罕默德也曾帶領第三世界西面打到法國的西班牙邊境,東面打到匈牙利的邊境,到底這個第三世界還是在發源於“航海、商業、殖民”之上的“科學與民主”前面比下去了。可不能忘掉“內因論”啊!
1974年4月14日16時
顧準《顧準文集》
評韓非
1、說韓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我總覺得抬高了他。
“教民耕戰,富國強兵”是法家的積極的貢獻,因為歷史上秦皇漢武的對內大一統、對外開拓疆土得益於此,然而韓非對此沒有貢獻什麼。“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以及廢除貴族,實行二十等爵等等,是把專制君主一人而外的一切人都平等化了,這也有其積極的一面,對此,韓非沒有貢獻什麼。在“法術勢”三者之中,韓非的貢獻在術勢兩者,也許勢還是他的創造發明,他的術是君主充分運用勢的術,比申不害的術要厲害得多。所以他的貢獻,似乎不外是:(1)君主陰險殘酷的御下之術;(2)君主有權無限縱慾的說教。這兩者,在法家的全部武器庫中是積極作用起得最少、消極作用起得最多的東西。二千年來法家被攻擊為刻薄寡恩,目標首先是韓非。這麼說來,從“法家立場”來說,韓非也是害群之馬。說他“集大成”,起商鞅、李悝於地下,一定堅決反對。
2、利害關係說與君主中心說,是韓非思想的兩個中心——或者說,是他的“法術勢”學說的兩個前提。筆記揭露他這兩個前提,當然材料豐富。
不過在這裡,我倒想對他這兩個前提略加分析。
3、利害關係說不是韓非首創的。韓非的描寫犀利潑辣,到了赤裸裸的程度,然而:
第一,他根本沒有考慮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而且這是從動物式的本能中發展出來的。動物中的本能是食、色、幼小保護。兩口子之間,至少有一段時期是相互依戀的。“女性弱,為母則強。”這些都是超乎利害以上的關係。有人說,人是狼,然而狼群之中還有一定的秩序,這說得很對。
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兼論及人性善與惡的兩個方面,頗可參看。
第二,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導致了“爾虞我詐”,然而也導致人與人之間的利害結合,這是階級鬥爭學說的前提。當甲乙丙丁四個人利害一致的時候,可以結合為一個小集團。為了與利益相反的人或集團鬥爭,這個小集團內部還必須保持為團結所必要的秩序。韓非根本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
事實上,利害關係並不一定導致專制主義,它也可以導致民主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