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3 / 4)

小說:顧準文集 精校本 作者:竹水冷

。文藝復興是要回到共和羅馬和城邦希臘的歡樂的人。

發生過革命、戰爭、流血、屠殺。宗教戰爭的歷史,是教派鬥爭,結合著王權、諸侯、城市多種利益集團的錯綜複雜的關係,中國人讀這段西方史,既難理解,又感到厭煩,范文瀾所以詆譭宗教,詆譭宗教戰爭,我猜測,這也是一個因素。

不過,這些鬥爭卻是西方進步的重大因素。清教徒移美,胡格諾教徒移英,倔強的人們倖免於難的另去開闢新天地。假如中國也有這樣倔強的人們,大概輪不到荷蘭人佔印尼,英國人佔澳大利亞了。此外,有宗教改革(新教崛起),還有反宗教改革(羅馬天主教本身適應新局面的革新,弄到最後不能不來一個宗教容忍)。宗教容忍曾是近代民主的一個重要因素,西方人對希特勒的國家社會主義如此深惡痛絕,和這種傳統不無關係。

5、文藝復興直到近代,思想界也是豐富多采,令人眼花繚亂。已經提出,遵從理性主義的一派,在數學、天文學方面作過巨大的貢獻。大力鼓吹併成了實驗主義——工具主義的弗蘭西斯·培根,為實驗科學的最早中心英國皇家學會奠定了思想基礎。他是帶著感情來鼓吹實驗主義——工具主義的,他痛詆希臘思想以靜觀宇宙為極樂,痛詆他們不關心改進人們的工具以增進人類的福利;可是他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的出發點是基督教的愛人類。康德一方面要信仰,一方面要科學。在科學極端昌明的現在,西方人還不想也不敢丟掉基督呢。他們把真和美從上帝那裡拿來了,可是還把善留給上帝去掌握。

四、我不過是解剖了基督教

我不喜歡基督教。我深信,我上面是在用冷冰冰的解剖刀解剖了基督教,絲毫沒有歌頌留戀的意思。我相信,人可以自己解決真善美的全部問題,哪一個問題的解決,也無需乞靈於上帝。

我也並不反對史官文化。歷史沒有什麼可以反對的。何況,史官文化留給中國人的,有一種很大的好處,沒有滾入過神秘的唯理主義(教條主義不過是愚昧,它不是唯理主義)的泥坑,中國人從來是經驗主義的。唯理主義的最大好處是推動你追求邏輯的一慣性,而這是一切認真的科學所必須具備的東西。古代人,曾不得不從神秘的唯理主義那裡取得這種力量,現代人已經用不到再為此乞靈於上帝,那是包括在科學的經驗主義中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至於那種庸俗的實用主義,把邏輯的一貫性和意義體系的完整性看得比當下的應用為低,低到不屑顧及,那也不過是無知而已。)所以史官文化中的歷史主義還是中國思想的優點,要改革掉的是,歷史主義不能成為史官,即服務於政治權威的史官。人類,或人類中的一個民族,決不是當代的政治權威有權僭妄地以為可以充任其全權代表的。斯大林說過一好話,希特勒來了又去了,德國民族是永存的。這句話,對任何一個民族都是適合的。

1973年5月23日

顧準《顧準文集》

僭主政治與民主——《希臘的僭主政治》①跋

① 《希臘的僭主政治》,本書作者譯自〔英〕喬治·格羅脫History of Greece,Vol1,United States Book pany Part,ChX.ρρ.531…547。譯文見本文附一。

一、作者介紹

“喬治·格羅脫(George Grote,1974…1871)首先是個實際的活動家,他是個銀行家,曾參與英國的政治生活,曾任國會議員多年,隸屬急進黨。(按:英國那時候無所謂激進黨。激進派是有的,即邊沁、穆勒這一批所謂‘哲學急進派’,還有科布登那一幫自由貿易主義者。)格羅脫有暇則研究古典的古代;此外,他博識近代史,精通政治經濟學。早在1826年,他對密特福《希臘史》的分析批判出版了,40年代之初,格羅脫便先後從國會和銀行辭職,從事編著《希臘史》,此書頭兩卷於1946年出版,最後1卷,第12卷,於1856年出版。……格羅脫在政治信仰上是急進黨人,所以,跟保守派密特福相反,對雅典民主估價甚高。”(摘錄自繆靈珠譯塞爾葉夫《古希臘史》第2章)

二、19世紀前期歐洲的革命與反革命以及作者關於僭主政治是王政——寡頭政體與民主政體中介的觀點

瞭解了作者的時代和此書出版的年代,就可以知道,作者的歷史研究確實是“古為今用”的,正如從來的歷史研究都是“古為今用”的一樣。

文藝復興是“回憶往事”,即回憶古典的古代。“17、18世紀,古代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