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不同的價格成分的源泉。”②這也就是說,商品的價格總和,永遠等於它的價值總和;
① 參閱馬克思:《資本論》,第3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065…1159頁。
② 同上,第1108頁。
三、商品交換的規律是等價交換。在資本主義社會內,全部產品只有經過交換才能實現它的價值,因此競爭的作用,剩餘價值規律的作用,迫使資本家不斷提高勞動生產力。價值規律,作為資本主義的內部規律,透過競爭,調節全部資本主義生產;
四、價值規律調節生產,是透過價格變動來實現的。但是,“價值規律支配著價格的運動。”“價值是一個重心,價格圍繞著它變動,圍繞著它的價格漲落趨向於平衡。”③
可見,價值規律支配著資本主義的全部生產過程與分配過程,也支配著競爭中價格的運動。所以恩格斯說:“全部商品生產,以及價值規律不同各方面所藉以發生作用的各種複雜關係,尤其是勞動唯一得以形成價值的條件,都要由價值由勞動時間決定這一點出發來展開。”④
③ 同上,第203頁。
④ 同上,第1175頁。
對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價值規律的定義是有不同瞭解的。下列定義,指明瞭商品價值由勞動時間決定,但附加了一個條件:價值規律是在交換過程中顯現出來的。由此,自然可以推論,在交換過程以外,就無所謂價值規律的作用:
“價值規律是商品生產的經濟規律,按照這一規律,商品的交換,同生產商品所消耗的社會必要勞動裡是相適應的。” ①
① 蘇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82頁。
這個定義所代表的,實質上是等價交換的規律而不是價值規律。採用這個定義,價值規律在生產領域與分配領域中的作用就將無法闡明。譬如說,勞動力與生產資料同是資本家以等價換進來的,這是符合“等價交換”規律的。可是資本家購買進來的勞動力不是在交換過程中而是在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剩餘價值。剩餘價值的產生完全服從於價值規律,即“產品價值是由生產它的勞動消耗所決定”的規定。如果認為價值規律就是等價交換的規律,那麼,剩餘價值規律就是無法解釋的了。
社會主義是實行經濟核算的計劃經濟。要研究社會主義社會內價值規律的作用時,如果侷限在交換範圍內,那就是在研究供求關係對價格變動的影響②,而不是研究價值規律的作用了。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價值規律的作用既及於生產分配交換的全部過程,社會主義生產是價值生產,價值規律的作用也不能不影響及於經濟生活的全部過程。因此,在以下的研究中,不採取那種把價值規律侷限於交換過程的定義,而是按照馬克思的定義,來理解價值規律的意義的。
② 參閱希拉里·明茲在波蘭統一工人黨八中全會上的發言。
2
社會主義經濟就其經濟核算的一面而言,價值規律是明顯的起作用的。因此,問題首先在於:就社會主義是計劃經濟這一點來說,價位規律起著什麼作用?
如果按照馬克思的價值規律定義,那麼,價值規律制約著經濟計劃,因此,社會主義必須自覺的運用價值規律,經濟核算是運用價值規律的基本方式之一。
縱令社會主義經濟只是計劃經濟,下述情況仍然是客觀存在著的:
一、各項產品價值,被生產它們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因此,個別產品的勞動消耗,如高於它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就會有一部分勞動量是可能節省的;而要增加物資生產,就必須相應的增加勞動量,或提高勞動生產力。
二、全部國民收入,除勞動者當年新加到生產資料中的價值而外,沒有別的來源①。因此任何一個細小的、無益的生產中的勞動虛耗,都不免要減低國民收入的量。
① 因為勞動生產力提高,將使同量產品的價值減低,因此完全可能出現這樣的情形:社會生產的價值並不增加,物資量增加。但近代各國經濟史表明,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往往不表現為價格的跌落,統計上則用不變價格表示物資生產的增加比例。
這就證明了,價值規律在客觀上是制約著經濟計劃的。
社會主義的經濟計劃既被制約於價值規律,那麼,要使一個計劃成為正確的計劃,就必須按照下述原則調節全部社會生產:
一、計算社會各類必需產品的量,各類產品數量間的正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