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的動機是尋找更多的土地。即使我們相信傳統的說法,同意商業動機並不是最初移居的目的,無論如何它是受到了東邊的影響的。
“……(科林斯的)詩人厄米倫斯(Enmelens,屬於王裔貴族)……的時代被定為8世紀中期,如果這是可以接受的話,他的詩作殘篇令人注意地指明瞭伊奧利亞文化的流入,這不僅因為他的詩模仿伊奧利亞史詩的方法和形式,也因為詩內表明了他對米利都發現黑海一事的興趣”。(瓦德…吉里:《多里安城邦的興起》,第Ⅲ卷第22章,The Growth of Dorian States,by H.J.Wade…gery,ch.22,vol.Ⅲ,c.a.h.)
我們似乎可以據此推測,這個在多里安人入侵中建立的小王國,在海外城邦的影響之下,逐漸發展海上貿易和手工業,這使得它工商業比重逐步增大,由此推動了貴族階級的“現代化”。他們取代了王政,建立了貴族專政的城邦,並領頭殖民於海外。不過到此為止,他們內部土地貴族和被征服人民後裔的農奴之間的矛盾還未解決,“城邦化”還未完成,這一任務是由後來的“僭主”來完成的。
科林斯以外,上面列舉的其他第一批工商業城邦的情況各有不同,演變過程大體類似。卡爾西斯居民都是伊奧利亞人,內部矛盾不顯著,它的冶金工業發展較早,後來有銅礦城之稱,它的海外殖民在歷史上極為著名,它首先殖民於西西里島上,建立了納克索斯(Naxos)城,它還在今希臘北部薩洛尼克城南面的卡爾西狄克(Chalcidic)半島建立了32個殖民城市,半島即以此城得名。麥加拉、西息溫兩城後來也經歷了一段僭主政治統治時期。麥加拉是西西里島上麥加拉亥布拉(Megara Hyblaea)、博斯福魯海峽西岸拜占庭(後來東羅馬帝國首都,今屬土耳其,名伊斯坦布林)及該城海峽對面的卡爾西頓(Chalcedon)的殖民母邦。埃吉納(Aegina)這個海島城邦以海上貿易著名,雅典興起以前,它在愛琴海上擁有強大勢力。
這裡順便要提到一個極有趣味的事情。優卑亞島上一個小公社名為庫邁的,在公元前8世紀上半期在義大利今那不勒斯附近建立了一個希臘殖民地,也稱為庫邁。此地距離羅馬不足200公里,它是希臘文明輸入拉丁地區的前哨。史料證明,公元前6世紀伊達拉里亞(Eiruria)統治拉丁地區以前,梯伯河以南完全處於希臘文明影響之下,而現在通用的拉丁字母表,基本上就是卡爾西斯的希臘字母表(當時希臘各地文字極不統一),有一點變化,但變化很小。緊鄰庫邁的凱彭尼昂(Campanion)地區,有些公社的希臘化十分徹底,以致後來的古物收藏家把羅拉(Nola)、阿貝拉(Abella)和法利遜(Falisan)等城市,看作在某種意義上是卡爾西斯的城市。這是羅馬文明淵源於希臘文明的強有力的具體證據,城邦羅馬的政制是從希臘城邦學來的,從這裡也可以得到間接的證明。
西息溫、麥加拉、科林斯三邦的僭主政治
第一型別諸國,卡爾西斯,愛勒特里亞未受多里安人征服,埃吉納是多里安人移居的小島,都沒有被征服人民苗裔的農奴。西息溫、麥加拉、科林斯三邦是多里安人征服邁錫尼的舊壤,被征服人民世世代代是多里安人的農奴。這幾個小邦猛烈發展工商業,還大規模移民海外,完全可以想象,那裡非貴族的自由民中會出現因工商業致富的暴發戶,然而政權掌握在貴族手裡,他們是被排擠在政治之外;另一方面,守舊的土地貴族會因為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刺激起對財富的貪慾,加緊對農奴的剝削,引起農奴的反抗,而人力的不足又會加強農奴反對運動的勢頭。政治權力的分配方式愈來愈和各階級力量的對比相脫節,群眾普遍騷動造成了某些野心家乘時崛起的機會。他們提出能夠滿足渴望政治變革的平民要求的政治綱領,結集一批平民武力推翻貴族,把政權奪取到自己手裡,然後像君主一樣(雖然往往不稱“王”,而用終身執政官,獨裁將軍之類的稱號)一人獨攬政權。然而,他們當政期間,卻能夠實行有利於平民和農奴的政策,和某些合乎時勢需要的政治經濟的變革。
古代希臘的僭主政治之風最初也是從小亞細亞傳過來的,而且,早期的僭主和晚期的即伯羅奔尼撒戰後的僭主,在性質上和所起的歷史作用上又有很大的區別,下一章,我們對此還擬作一些比較系統的說明。這裡只想介紹一下西息溫、麥加拉、科林斯三邦僭主政治的約略經過。這三個城邦,僭主奪取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