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3 / 4)

小說:顧準文集 精校本 作者:竹水冷

二、工資是勞動者個人領受的勞動報酬,也就是社會總的消費基金中分配給他的部分。捐稅與利潤,歸入國家預算體系。國家經過預算體系,將這部分預算收入分配為積累基金及公共管理基金、社會保證基金、科學教育藝術基金等等;

三、在社會勞動生產力水平不變的條件下,工資率與產品價格兩者,決定全部企業繳納利潤及捐稅的數額,也決定社會純收入可供再分配的數額,所以也決定了消費基金與積累基金間、各類消費基金間分配的比例。

利用上述分配方法,進行下述各種調節是方便的:

(一)當社會勞動生產力提高,可以提高工資或減低物價,使國民收入中分配為消費基金部分不致低於應有水平;

(二)社會應用較大力量進行擴大再生產,因此工資的提高或物價的減低,應低於勞動生產力提高的程度,使消費基金與積累基金間維持適當的比例;

(三)當某部類生產的勞動生產力提高的速度,高於別的部類時,可以降低這個部類生產品的價格,使價格的運動適合於各類產品間價值比例的變化;

(四)當各部類生產中的工資率,不適合於勞動者熟練程度的差別時,可依不同比例調整各部類工資率。

目前社會主義各國還存在著兩種所有制,國民收入的分配與再分配的途徑比上面所說的還要複雜一些,這一點我們在後面還要詳細論到,現在姑且對此存而不論。假定一個單一的全民所有制的社會,消費品的分配只存在於社會與勞動者之間(“公社及其社員之間”),作為分配工具的貨幣,除掉儲存歷史上遺留下來的單位名稱(例如元角分)而外,按照恩格斯的原則,就是勞動券,而不是別的。

2

採取貨幣這個工具來分配消費品,還有下列好處,是領物憑證式的勞動券所不能替代的。

勞動者及其家屬的消費要求可歸併為若干類,如食品、衣服、居住等等,這些種類的消費要求是可以統計出來作為計劃生產的根據的。但從具體的消費品的品種、花色而言,由於消費興趣的多樣化,人們必然要求自由選購,反對憑證領取。

個人消費要求的滿足,很大部分是用購買物品的方法,但還有不用購買物品的形式的,如:(一)住宅的租賃;(二)個人生活服務如理髮、洗澡、市內交通、外地旅行、旅館服務等;(三)文化娛樂;(四)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子女教育費、託兒所費用等等。滿足這些要求,不能依靠領物憑證式的勞動券,只有用貨幣來支付。

延期消費與提前消費,在我們社會中是通行的。前者,就是儲蓄,後者如分期付款購買耐用消費品。勞動者消費興趣多樣化的結果,延期消費與提前消費是不可避免的。這不僅需要利用貨幣,並且還需要一個信貸系統,利息也還儲存著。社會主義各國的經驗,儲蓄、信貸與利息不會造成生產資料的名存實亡的狀態,因為儲蓄的數量,比之公共積累是一個微小的數額,因而是無關大局的。

3

社會主義有沒有利用領物憑證式的勞動券的歷史經驗呢?從瞿秋白同志下述記錄看來,那樣的經驗是有過的:

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每一城市作為一共產社。又一友人告我,俄國現在無物不集中,消費者都以團體為單位,個人名義很難領到需用物品。……譬如莫斯科公社——市政工會之類,每月為莫斯科居民運取食糧,消費者憑勞動券領取,勞動券以工作高下為標準分好幾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費公報登載。……(1921年3月21日)①

“回憶二三月間,我到俄國人家裡,那冷淡枯寂的生活,黑麵包是常餐便飯唯一的食品。……現在豐富得多了,可是非得有錢不可,市場物價因投機商人之故很不穩。然而大概而論,大多數勞動人民也受許多方便利益——工廠工資大增,廢勞動券而令得購買於市場的可能。(1921年5月1日)”②

① 《瞿秋白文集》第1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4年版,第100…107頁。

② 同上,第119頁。

這裡所提到的勞動券,按所記錄的情形來說,應該是指領物憑證式的勞動券,因而也就是不經過貨幣(不經過交換)的產品直接分配。這種產品的直接分配,列寧認為,在當時是“我們力不勝任的事”:

“在1921年時,即當我們渡過了國內戰爭中最重要的階段,並且是勝利地渡過這個階段之後,我們就碰上了蘇維埃俄國內部很大的——我認為是極大的——政治危機,這個危機不僅造成頗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