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邦制度的最終完成,大體是符合事實的。
第四節 僭主、立法者和民選調解官
希臘政制演變中的僭主、立法者與民選調解官都不見於我國古代,這些概念也是我們所不熟悉的,本節對此分別略加解釋。
僭主——不合法的王
希臘的僭主都不稱王(巴西琉斯)。他們是事實上的專制君主,他們都用一些謙遜的稱號,如“終身執政官”、“全權將軍”等等。僭主一辭,希臘原文為“Tyrannos”,轉為拉丁字的“Tyrant”,近代西方把它用在很不好的意義上,中文譯為“暴君”,是符合近代西方用法的。不過我國有些西方古代史的中譯(如王以鑄譯科瓦略夫《古代羅馬史》)把此辭還譯為“暴君”,則與古代的意義不合。瓦德·吉里考釋此辭來歷及其意義,頗有助於我們的瞭解,轉錄如下:
“‘Tyraanos’也許是一個呂底亞名詞,基格斯①就是一個大Tyrannos,是希臘僭主的榜樣。這個名詞從基格斯那裡轉用到伊奧利亞新上臺的君主,諸如埃弗塞斯的米那斯(Melas),他的女婿司拉緒布盧,後來是米利都的大僭主。它從這裡傳播到(科林斯)地峽上諸城邦,然後又從那裡傳到西面……
① 呂底亞美阿母鄉德(Mermnadae)王朝的創業君主。他原是呂底亞舊的侍衛,串同王妃殺了舊王坎道列斯,僭位為王,其時在公元前7世紀初。希羅多德生動地為我們講述了他弒君篡位的故事,見I,7—13。
“‘Tyrannos’這個稱號是新奇的,外來的,它確實並不表達什麼汙辱的意思,這個稱號上之於諸神(Zens Tyrannos,有“至尊的宇宙”的意思),在希羅(Hero)的Ionic中,它似乎和巴西琉斯完全是同義的。但是英雄時代以來巴西琉斯這個辭已經集合了敬畏之念,‘Tyrannos’則具有批判的、玩世不恭的希臘文藝復興時代①的色彩,僭主依靠的是尚未成熟的平民的意志,而不依靠已經確立下來的法律。他的權力來自環境,並非得自神授。環境或者意志變了,他的使命也就結束了。他決沒有忠順的貴族階級的基岩,也得不到這個階級能夠給予的社會認可和宗教的批准。”(瓦德—吉里:《多里安城邦的興起》,第Ⅲ卷第22章,The Growth of the Dorian state,by H.T.Wade…gery,ch.22,vol.Ⅲ,c.a.h.)
① 西方史家常把克里特…邁錫尼文明列為希臘的燦爛的古代,把多里安人入侵以後的四五百年比擬為近代西方以前的黑暗的中世紀,把公元前7世紀繼荷馬、希西阿興起的抒情詩時代比之為近代西方的文藝復興。
這就是,僭主是事實上的王,然而王權起源於宗教色彩濃厚的古代,王權周圍圍繞有神祐的光輪。僭主崛起於希臘的“人文主義時代”,他在希臘那些蕞爾小邦的城市居民,特別是其中的貴族和知識分子眼中,是和自己一樣的凡夫俗子,所以他的周圍怎樣也蒙不上一層神秘的天命。所以,雖然王和僭主事實上同樣是最高政權的篡奪者,王被視為合法的首領,僭主則被視為不合法的,或非憲政的政權僭竊者。“僭主”著重地譯出了“Tyrant”一詞中政權篡奪者的意思,使用這個譯語,顯然比使用“暴君”一詞要妥善一些。
僭主是城邦特殊條件下的產物
如果著重於僭主一詞的篡奪者或僭竊者的意義,那麼,我國戰國時代分晉的三家韓、魏、趙是僭主,取代姜齊的田成子是僭主,崛起草莽的劉邦也是僭主。然而兩千多年來我國史家雖有直書弒君的傳統,雖有正統非正統之爭,都從來沒有僭主這個概念。一切開國皇帝,無論是農民暴動中崛起的劉邦、朱元璋,無論是欺凌孤兒寡婦的趙匡胤,無論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終於達成“我其為周文王乎”的曹操,都是“奉天承運”的天子。其實,往上推溯,被孔丘捧到天上的文武周公的道統,從殷商“法統”的觀念來看,又何嘗不是僭主?
開國帝王吹捧為“奉天承運”的天子,不僅我國古代有,希臘羅馬文明傳統中也有。馬其頓亞歷山大征服波斯,威行天下,希臘的知識分子紛紛尊他為神。羅馬的凱撒,死後被祀為神,這是共和羅馬轉為帝國羅馬必不可少的宗教上和思想上的準備。然而城邦希臘的專制君主卻被稱為僭主,永不能獲得“神授王權”的尊榮,這是城邦特殊條件下所產生的結果。
希臘城邦是一些蕞爾小邦,一個城市及郊區就是一個國家,它們不像廣大的領土國家那樣,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