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19頁長篇摘錄,這足以說明艾思奇在哲學方面卓越的才華。當然,他在普及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所取得成就,源於他能用正確的態度對待馬克思哲學,更源於他心繫中國革命與建設,心繫人民大眾的利益,因此,他在哲學領域進行了大膽創新,找到了廣大勞動群眾最容易接受的形式,即寫作的大眾化、通俗化的形式,使哲學從哲學家的課堂裡解放出來,從神秘玄妙的宮殿拉向了十字街頭,日常生活。艾思奇不愧為我國大眾哲學的開拓先鋒。 1937年,艾思奇到達延安,這是他人生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在這之前,艾思奇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到延安後,他在黨中央、毛澤東的直接領導下,從事的是黨安排給他的工�作——�黨內思想教育。在這個崗位上,他勤勉樸實地工作著,從不講闊氣,擺架子。他待人熱情、誠懇。他的講課從不以聲取勝,而是侃侃而談,旁徵博引,他的講話更具有敏銳、深刻的內涵、嚴密的邏輯和深入淺出的表達方法,這時的哲學家艾思奇,人們更多地稱他為“艾教員”。因此,正如毛澤東在抗日戰爭初期所說的那樣,“老艾同志不是天下第一好人,也是第二好人”。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毛澤東評點李達�
鶴鳴兄:
兩次來信及附來《〈實踐論〉解說》第二部分,均收到了,謝謝您!《解說》的第一部分也在刊物上看到了。這個《解說》極好,對於用通俗的言語宣傳唯物論有很大的作用。待你的第三部分寫完並發表之後應當出一單行本,以廣流傳。第二部分中論帝國主義和教條主義、經驗主義的那兩頁上有一點小的修改,請加斟酌。如已發表,則在印單行本時修改好了。 關於辯證唯物論的通俗宣傳,過去做得太少,而這是廣大工作幹部和青年學生的迫切需要,希望你多多寫些文章。 順致�敬意 毛澤東 三月二十七日 《實踐論》中將太平天國放在排外主義一起說不妥,出選集時擬加修改,此處暫仍照原。 ——摘自《毛澤東書信選集》第407頁,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 �鶴鳴兄: 九月十一日的信收到。以前幾信也都收到了。愛晚亭三字已照寫如另紙。 《矛盾論》第四章第十段第三行“無論什麼矛盾,也無論在什麼時侯,矛盾著的諸方面,其發展是不平衡的”,這裡“也無論在什麼時候”八字應刪,在選集第一卷第二版時,已將這八個字刪去。你寫解說時,請加註意為盼! 順候 教安�毛澤東 一九五二年九月十七日 ——摘自《毛澤東書信選集》第445頁,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 �鶴鳴兄: 十二月二十日的信及兩篇文章,收到看過了,覺得很好。特別是政治思想一篇,對讀者幫助更大。似乎有些錯字,例如“實用主義者主張物質的第一性和意識的第二性”。此外,在批判實用主義時,對實用主義所說的實用和效果,和我們所說的大體同樣的名詞,還需加以比較說明,因為一般人對這些還是混淆不清的。宇宙“是一箱未完的草稿……”幾句話,也須作明確的批判。你的文章通俗易懂,這是很好的。在再寫文章時,建議對一些哲學的基本概念,利用適當的場合,加以說明,使一般幹部能夠看懂。要利用這個機會,使成百萬的不懂哲學的黨內外幹部懂得一點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未知以為如何? 順致�敬意 毛澤東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摘自《毛澤東書信選集》第487頁,人民出版社1983年12月出版。  
李達小傳(1)
在離零陵縣城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地處湘南邊界,背靠湘水,只有幾十戶人家的村落。這就是李達一家祖祖輩輩耕作生息的地方。李達家向地主租種二十多畝田。每年秋後,金燦燦的稻穀,一擔擔地挑進地主的糧倉。一畝薄田要交租九鬥九升,遭遇災害,也不得少交一粒。眼見此情此景,李達的父親極感心痛,憤憤不平。 李達自幼天資聰慧,勤奮好學,父母特別喜歡他,因而他在兄弟中獨享專心讀書的厚遇。李達的父親想,就是勒緊褲帶,也要湊合幾串銅錢做束脩供他念書。1895年,李達剛滿5歲,便跟父親識字,讀《三字經》、《百家姓》。7歲,他跟胡樊卿先生讀書。胡先生是前清秀才,算是零陵鄉下的一個“大學問家”,和李達母親同鄉同姓。胡先生見李達聰明好學,特別喜愛。無論在哪裡教書,胡先生總是帶著李達在身邊跟讀。胡先生在李達父親面前一再誇獎:“鶴鳴這個孩子真了不起,書點到哪裡,他背到哪裡,一本書教完了,他也就背完了。……鶴鳴前途無量!” 兒時,李達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