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2 / 4)

都是為了救中國,是一條道路上的人。 講得好,講得好,我一定記在心裡! ——摘自邵康編的《毛澤東和黨外朋友》第299頁,見舒湮著《大家都是為中國》,團結出版社1996年9月出版。&nbsp&nbsp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冒廣生小傳(1)

冒廣生,字鶴亭,號疚齋、鈍�,江蘇如皋人。 提到如皋冒氏,就不得不由人想起明末清初著名人物冒闢疆。毛澤東主席曾說:“明末四公子中,真正具有民族氣節的要算冒闢疆,清兵入關後他就隱居山林,不事清朝,全節而終。”冒闢疆名襄,號巢民,入清後不肯出仕,隱居在家鄉,築建了一片園林,名為水繪園。其園極具匠心,臨水而建,不築圍牆,至今仍是如皋著名園林。冒闢疆著有《影梅庵憶語》一書,是一部頗有名的筆記體著作。冒闢疆與愛妾董小宛的愛情故事因涉及順治皇帝,演繹了一段十分悽怨的歷史故事,至今在學人中還是考證的物件。冒姓是如皋大姓,冒氏的書香門第自是源遠流長,冒廣生就是冒闢疆之後人。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農曆三月十五日,冒廣生在廣州出生。冒廣生幼時即聰慧過人,有神童之稱。11歲那年,他隨母親去探望七外祖父周星譽。七外祖父是冒廣生的外祖父周星詒的哥哥,排行老七,時任兩廣鹽運使,居廣州。七外祖父能詞,寫有一本《東鷗草堂詞》,冒廣生時常誦讀,一些詞讀起來朗朗上口,令人迴腸蕩氣,給他留下極深的印象。這時家中常有戲曲班子來家演戲,戲曲中的唱詞對他影響很大,培養了他對詞曲的興趣愛好。因此,他常試著填寫一些詞曲。 時光荏苒,一晃幾年過去了,1890年他17歲時,回家鄉如皋參加縣試,考了個第一,接著參加州試,又是第一,中了秀才。第二年他回廣州,正式師從廣東番禺的著名學者葉衍蘭學詞。葉衍蘭是近代學人葉恭綽的祖父,清咸豐六年的進士,曾官軍機章京,晚年在廣州越華書院教授詩詞。1893年冒廣生過20歲生日那天,寫了一首詞抒發感情,詞牌為《念奴嬌》: 除非明月,問有誰能證,剎那今古。廿載紅塵經小謫,添得絲絲愁縷。醉帽尋花,狂筵舞柘,心事書空語。缽池流水,昨宵新漲春雨。 記得銀燭湘簾,酣飲拓戟,水繪壺觴聚。二百年來如夢景,莫問騷壇盟主。名士冠裳,美人裙屐,眼底都非故。荒園寥落,不知愁在何處。 詞中似有少年不得志的惆悵,也似有對先世遺景與名望如今不再的哀痛,但總還不免“為賦新詞強說愁”的少年老成之味。第二年他又回鄉參加科考,再一次考了第一名,中了舉人,一時名聲大噪。此時,即使他心中確有愁苦,也會消減一些了。 1896年,冒廣生離開廣州北上,先到上海,與梁啟超相識。梁啟超初見冒廣生,見冒廣生英姿颯爽,神清氣朗,如其先祖冒闢疆,頗為賞識。 不久冒廣生離滬來到風景如畫的蘇州,與外祖父周星詒生活在一起。這次居地的改變對他一生傾心學問和對中國文化的特別關注產生了重大影響。原來外祖父周星詒是清代著名的藏書家和版本目錄學家,曾官福建建寧知府,罷官後便歸田於蘇州,與當時學者如譚獻、俞樾、王鵬運、鄭文焯、文廷式、曹元忠及書畫家吳昌碩等人多有往來,常相聚唱和談藝。冒廣生來到這樣一個文人薈萃的家庭氛圍裡,受到極好的文化薰陶。外公的書齋名叫瑞瓜堂,藏有數萬卷古籍圖書與金石書畫,冒廣生如入寶山,在此得天獨厚的藏書樓中,研讀了大量珍本古籍,並且從外公學習校讎之學。 此時,冒廣生已經學會填詞了,還整合了一冊。一次,執晚清詞壇牛耳的譚獻從友人處借來冒廣生詞集,讀著讀著,感到詞中有“幽憶怨斷之音”,十分喜愛,打算予以評定,不料友人來信索還,只得歸還詞集,心中甚為遺憾。後來冒廣生編成《小三吾亭詞》一集,譚獻仍然有了評語,稱“鶴亭詞格甚成就”。另有當時詞壇中臨桂派領袖王鵬運也有評語,稱其詞:“託體風騷,含情綿邈,擬之國朝,當於竹�、水雲間分踞一席。”竹�是清代著名詞學家朱彝尊,水雲是指清代著名詞人蔣春霖,王氏將冒詞與此二人詞作相比,雖有過譽之嫌,但也可以看出冒詞在當時大詞家心目中的地位。 1898年,康有為和梁啟超發動了戊戌變法,冒廣生入京參加了“公車上書”活動,其名列於保國會之中。冒廣生與“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相交極深,林旭被捕前夕,冒廣生竟不避殺身之禍,與林旭相伴通宵,以盡同志之情。戊戌變法失敗後,冒廣生留在北京,當時曾被薦應試經濟特科,不料因他在試卷中提到一個外國人的名字——盧梭而被除名。那次的閱卷大臣正是張之洞,他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