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惋惜冒廣生才華出眾而不能錄用,在試卷上批了一句說:“論稱引盧梭,奈何!”其後兩年中,冒廣生來往於蘇州、揚州、廣州等地,有時助閱童生的試卷。一次在揚州閱卷時,他評選了第一名考生,就是後來成為著名學者的劉師培。 1900年,冒廣生終於在刑部任了個郎中的小職,恰逢當時名聞遐邇的京都人物賽金花在北京因虐婢致死案,鋃鐺進入刑部監獄。清代刑律規定主人虐婢致死不用抵命,最重只判個流放的罪名,於是賽金花被判處遠戍三千里。冒廣生對賽金花深表同情,原來他曾和賽金花有過交情:有一次賽金花約他在陶然亭相會,他興沖沖趕去亭中久候,卻沒見賽金花踐約前來,事後賽金花還把陶然亭稱為“放鶴亭”來取笑他。這次賽金花觸犯刑律,冒廣生看在故人交誼上,就跟同官商量,把應該充軍到東北或西北一千里,如黑龍江、伊犁等地,改為南放一千里,從原籍徽州算起,可以流放到上海。這樣,賽金花就來到了上海。後來賽金花在上海租界名聲大噪,門庭若市,全賴冒氏當年幫的忙,此是後話。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冒廣生小傳(2)
兩年後,冒廣生又兼任北京五城學堂的史地課教習。在五城學堂,他與林琴南同事,又同拜吳汝綸為師,一時三人同處京城,以文章名世,時稱“海內三古文家”。其時吳氏已60歲開外,林氏則50許,冒氏僅29歲,可謂忘年之交的文章摯友,齊名京都。也在這一年,冒廣生考上了經濟特科,從刑部調到了農工商部,仍為郎中。任官之餘,冒廣生不廢詞章之學,並著手寫詞話。1908年,他在《國學萃編》期刊上發表了《小三吾亭詞話》5卷。何以名為“小三吾亭”呢?原來在冒氏先祖冒闢疆營建的水繪園中有一個景觀名叫“小三吾”,得名於唐代詩人元結三個景觀,即浯溪、�臺、�亭,冒廣生藉此景為書名,可說既是對先祖的一種懷念,也是對冒氏書香頗有淵源的一種自炫。《小三吾亭詞話》以晚清詞人為物件,對與自己交往頗多的詞家作品作了收錄與點評,其中也保留了一些難得的晚清詞人作品及其行蹤、詞學思想。 1911年初,冒廣生來到天津協助梁啟超辦報紙。辛亥革命後,冒廣生離開天津,又入北京,在北洋政府中謀求職務,1913年先赴溫州任海關監督兼外交交涉員。任職期間,冒廣生對地方文化十分關心,改建了當地的名勝王謝祠和詩傳閣,又網羅溫州文獻,編成《永嘉詩傳》百卷,收入自唐以來兩千餘詩人的詩作兩萬餘首。冒氏還發揮其對版本研究的特長,刻印了《永嘉詩人祠堂叢刻》、《永嘉高僧碑傳集》,儲存了大量古代詩文和地方文獻。1917年,冒廣生又撰寫了《戲言》一文,對古代戲的發展作了簡要的梳理與考證,對戲曲中的角色、器樂、劇具等都作了扼要的介紹,尤其是聯絡溫州地方戲進行考索與評價,使文章成為具有地方戲研究性質的重要文獻。這一年,他應聘為財政部顧問,又因曾在清廷任過農工商部的郎中,北洋政府委任其為農工商部全國經濟調查會會長。於是他離開了他十分鐘愛的溫州,開始了對全國經濟資源的調查工作。 幾年以後,冒廣生又被委任鎮江海關監督,他仍然對地方文化十分感興趣。任職期間,他又自出百金與當地人士共籌款600銀元重刊了著名的《至順鎮江志》,在書中儲存了元代的社會、經濟、文化等史料。該書曾被清代大學者阮元稱讚為“備錄故事,多詳興廢,物產土貢,臚陳名狀……明以來絕無著錄,洵為罕覯之秘籍”。冒氏出金組織重刊,為繁榮地方文化做了有益的貢獻。不久他又調淮安,來此地僅一年光景,便刊刻了《楚州叢書》。楚州是唐宋時淮安的稱謂,叢書則收錄了自漢代以來到清代的詩文、碑釋、畫鑑、書法及專著、方誌等共23種。其中有《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的《射陽先生文存》彌為珍貴,是其後故宮發現《射陽先生存稿》原書以前最完整的輯本。 1928年北伐戰爭勝利以後,冒廣生來到南京,當時戴季陶任考試院院長,正網羅人才,冒廣生接受了考試委員一職見《檔案與史學》2001年第2期載顧音海的《冒鶴亭及其收藏》。。 抗日戰爭時期,冒廣生來到上海,一心從事著述。對中國古代典籍中經史子集皆有深入的研究和著述,如經學方面有《京氏易三種》、《大戴禮記義證》、《納甲說》、《納音說》;史學方面有《唐書吐蕃世系表》、《蒙古源流年表》;諸子方面有《管子集釋長編》未完稿,校釋方面有《淮南子》、《晏子春秋》、《文子》、《列子》、《春秋繁露》等;詞曲方面有《四聲鉤沉》、《傾杯考》、《宋曲章句》、《新�雲謠集雜曲子》、《疚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