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兩棲登陸幾乎是最不可能的,故而對方針對兩棲登陸所做的防範也是最少的。
整個9月,可能在仁川登陸的日子,只有9月15日這一天。在這一天,漲落潮起伏多達31尺的水平面將達到它的最高水位,早晨三個小時,傍晚三個小時。可以登陸的時機彷彿曇花一現,一旦錯失,美軍就只有陷在仁川無情的泥灘中寸步難移,任憑對手的炮火狂轟亂炸。這裡海峽狹窄,迫使他們不得不分兩個階段進行登陸,徹底打消了發動奇襲的希望,這又越發增加了登陸的複雜性。最後,除了登上陸地,登陸士兵們還得靠著簡陋的臨時長梯,一個一個地翻過高聳的海堤。
麥克阿瑟面對著來自自己陣營中的巨大壓力,無論是朝鮮戰場上的海軍和海軍陸戰隊參謀長聯席會議,還是美國本土的政治力量,都表示了強烈的不滿。儘管麥克阿瑟戰功赫赫,而且一向以善於規避不必要的風險著稱,但是他的反對者們還是認為這樣太過於冒險了,他們建議改在另一個不像這樣具有“一切自然和地理阻礙”的海峽進行登陸。但是,麥克阿瑟卻絲毫不為所動,堅持著自己的機動作戰計劃,認為這些天然阻礙其實是種優勢,可以免於在實力強大又防禦森嚴的對手面前登陸。他制定了一個天衣無縫的進攻計劃,並費盡心機地以大量戰術因素作為支援,有系統地一步步說服了那些懷疑論者,甚至包括杜魯門總統在內,最終,麥克阿瑟贏得了他所需要的上下同心。
麥克阿瑟盡了一切努力使勝利的天平像自己傾斜。要進行如此高難度的進攻作戰可容不得半點疏忽。面對眼前的挑戰,為了儘量減少不確定因素,麥克阿瑟指派了一支由海洋學家、地圖測繪專家、情報人員,甚至蛙人組成的小隊,在發動攻擊前對仁川港進行了徹底的調查。在這支特混小組的幫助下,麥克阿瑟得到了很多有用的情報:潮汐的確切時間及週期,所有的天然水下障礙物的具體位置,灘頭的輪廓及其泥土構成,海堤的高度(5到8米),海峽的寬度和登陸地點的面積,此外,還有對手在仁川的位置及部署情況,及對手援軍到達的時間。
至9月15日的清晨,已有將近300艘船(其中包括日本和美國的商船)被用於運送有7萬人之多的強大登陸部隊。早晨6點半的時候,美國海軍陸戰隊打響了登陸的第一槍,成功登上灘頭並奪取了wolmi
do島(一個位於仁川港口上的防禦森嚴的小島)。他們在當天接下來的時間裡一直堅守著這個島,直到下午5點半第二波海軍陸戰隊士兵(主攻部隊)成功地攻上灘頭。到了半夜,地面部隊已經深入腹地並控制了仁川,而付出的代價僅僅是22人陣亡和174人負傷——這比任何人預想的還要小。
接著,挾仁川登陸之餘威,麥克阿瑟命令大部隊跟進,穿過海軍陸戰隊打出來的口子進逼漢城。並在攻佔漢城後兩個星期內,切斷北朝鮮的補給和通訊線,從而打破了釜山防禦圈。
領導力課程麥克阿瑟天才的計劃和巧妙的行動,從四個方面詮釋了大膽這一原則。第一,他在面對來自己方陣營的反對浪潮時,依然有勇氣堅持己見,並最終說服了反對者們,使其轉而支援自己的計劃。第二,他認準了一個突破的機會,並果斷地開始行動,最終將這個機會轉化為成果。第三,周詳的計劃將這個豪賭中的風險降低了很多,因此得到了更多的風險報酬。最後,對仁川的迂迴攻擊打破了釜山防禦圈南部戰線的僵局。
第五章 大膽郭士納成功振興IBM公司
1993年,郭士納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挑戰,即如何讓電腦生產商IBM公司扭轉當時的頹勢。他根據傳聞和直覺,而不是大量的分析資料,擬定了一個大膽的復興計劃,從而扭轉乾坤,在短短四年內就使IBM這個商業巨人重獲新生。
20世紀90年代初期,IBM陷入了困境。無論是科技工作者還是電腦專家都認為世界將由分散的網路計算機所主宰,大型主機已是明日黃花了。而在這個桌上型電腦的革命浪潮中,IBM被落在了後面。在IBM所創造的個人電腦
(PC)市場上,競爭者們(如康柏、戴爾和NEC)已是後來者居上了,而在IBM佔統治地位的伺服器市場,也有一些伺服器生產商(如美國SUN公司、美國資料裝置公司DEC和惠普公司)橫刀搶了進來。同樣的,像微軟、聯合電腦公司(puter
Associates)和甲骨文公司(Oracle)這樣的競爭者又控制了原本IBM也有份的高利潤軟體市場。看起來,IBM好像單憑自己的硬體,軟體,作業系統或是資料庫查詢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