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3 / 4)

才都需要被“伯樂”相中,又為其提供一個發展、施展才華的機會,才會獲得成功。當你發現你的手下是個人才的時候,應該立刻善加運用,一刻的猶豫就會失去一刻的利益。因嫉妒而將他當作平庸者看待更要不得,公司將會因此受損失而最終走下坡路。

善於發現人才,禮待人才,是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所要上的必修課之一。一名成功的領導,身邊總會有一群信服他的人。對於人才,不同的管理者會有不同的態度。有的管理者妒賢嫉能,持這種態度的人,尤其在看到人家能力比自己強的時候,心裡就不服,總是想方設法壓制人才,甚至不擇手段加以迫害。有人告誡說,如果在這種人手下工作,想要保住飯碗的話,就千萬不能表現得比他能幹,否則,就只有走人了。這樣的管理者肯定是一個失敗的管理者,到頭來終會成為孤家寡人,眾叛親離,身邊只剩下一些碌碌無為之輩。只有尊重人才,把人才視為至寶,能夠惜才、愛才、護才,不把人才與自己做比較,有才能的人才會滾滾而來。

在任何組織當中,真正值得領導重視的資產是人。“選準一個人,救活一個廠;選準一批人,興旺一大片。”輕視人才,只會隨波逐流。尊重人才,是這個時代的主旋律。

判斷人:要根據客觀事實

當主管面對一大堆員工,究竟誰是人才,誰是庸才,惟一的方法是考察他們的客觀表現,用客觀事實來加以判別,不能以貌取人,也不能僅僅以談吐等表面現象來判斷人。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CBS(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經濟效益就不斷地下滑,一直在走著下坡路。到了1979年底的時候,公司竟然出現了鉅額的虧損,已面臨著申請破產的局面。當時,CBS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威廉帕利特注意到了一個人,那就是托馬斯懷曼。他對懷曼以前的經歷進行了仔細的考察。起先,懷曼在雀巢公司工作,他勤勤懇懇,由總經理助理最後升到了公司總裁;後來,懷曼又在波拉羅伊德公司裡面有卓越表現,成為公司國際部的副總裁和總經理,公司裡面的第二號人物。在那一段時間裡面,懷曼還被《時代》雜誌列入美國200位未來企業巨頭的名單當中。1975年,懷曼又到了嘉英特公司當首腦,當時,這一家生產罐頭的食品公司所面臨的處境和現在CBS差不多,但是在他的努力之下,使得這一家公司終於走出了困境,而且還使得公司的業務範圍擴充套件到了高階速凍蔬菜和其他食品。懷曼成為當時商業界的一顆明星。

威廉帕利特心裡盤算著,懷曼從1951年一個小小的實習管理生算起,在管理行業摸爬滾打已經將近30年。在這30年裡,懷曼可以說是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管理經驗。於是,威廉帕利特最終下定決心,要聘請懷曼來到CBS,來挽救這個在危機中的公司。

懷曼被威廉帕利特請到了CBS當總經理。在這之前,他和CBS簽訂了一份合同,合同規定,由他全面負責公司的工作,並向公司連續領取三年的薪金,年薪為80萬美元。同時,如果經營有力,還可以獲得數百萬美元的紅利。當然,CBS在當時的狀況並不容樂觀。

果不出威廉帕利特的預料,在懷曼的努力之下,公司從1983年開始盈利,1984年獲得數億美元的利潤。董事長威廉帕利特稱懷曼為“管理有方,能謀善斷的難得人才”,是“CBS的福音”。

根據專家調查,在組織當中發生的判斷失策的問題有40%都是來自於管理者不能客觀地判斷。如果我們的管理者們能夠撇開個人的偏見,不以自己的想象,而以寬大的胸懷去判斷失誤,那麼,他就可以把失誤降到最低點,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現人才。

識人需要建立機制

選人要透過現象看本質、要根據客觀事實判斷人,但這些都是建立在你給下屬提供一個表現的環境的前提下的,我們提倡所謂的:“在賽馬中識別好馬”,但首先得創造一個賽馬場,你能跑多塊,跑多遠,都是可以在賽馬中反映出來的。

如何在賽馬中識別好馬?答案是:

第一,要有賽道,為人才提供合適的崗位,讓他們各自表現自己。

第二,要劃分跑道,人才不能亂哄哄擠成一團,必須引導他們有序的競爭,只有在有序的競爭當中,每一個人的才能才可以清晰地表現出來,以便於管理者的考察。

第三,要有比賽規則,即建立起一套較為科學的績效考核和獎勵評估系統。只有在一定的比賽規則之下,人與人之間的競爭才會顯得公平合理。

第四,要有障礙,即為人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