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成的故事。
《股市心理博弈》14(1)
如果你曾經在某個辦公室工作過,你會發現,要從所有帶標籤的合同檔案中,找出瓊斯公司的第A…15…62…X號合同實在是件很費勁的事情。如果我們不能夠清清楚楚、詳詳細細地告訴秘書我們所需要的究竟是哪份合同,並用最低抽象層次的詞彙來描述這份合同的具體特徵,以確保這份合同完全能夠與其他的合同區別開來的話,秘書小姐將很可能送來一份毫不相干的檔案,而我們最終失去一位極有價值的客戶。
聽起來很容易理解吧?!也就是說,你不可以期待這樣的事情:隨隨便便地說一聲“送頭奶牛來”,然後就有人給你送來一頭與貝茜一模一樣的奶牛?或是隨便僱傭(或嫁給)某個男人,然後發現他恰好就是你曾經在某個地方遇到的某個人(或者正好就是你想象中的、虛構的某個人)?或者衝到一大堆帶標籤的合同檔案旁邊,隨手翻開第一份合同,而這份合同就正好是你需要的那份與瓊斯公司有關的檔案?
讓事情保留它的原汁原味,一切就會變得直觀而簡單。但是,人們往往“樂於”將簡單的事情混淆起來,卻又常常對混淆後所產生的令人費解的結果大驚小怪。人們時常將那些大而廣的、一般性的、高度抽象的概念與那些精確的、範圍狹窄的、具體的、低抽象程度的詞彙混為一談,其後果是災難性的。
如果你認為,我在這裡挖空心思力圖向你闡述清楚的,只不過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情,那麼,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人類在偏見、種族歧視以及宗教迫害等等問題上所付出的慘痛代價吧。如果不是由於人們對種種抽象思想的混淆和模糊,如果不是出於種種人為的仇恨,歷史上又怎麼會有那麼多滅絕人性的屠殺事件?要知道,市場上那種人為想象出來的標籤以及主觀地把這些標籤當作“充分而且必要”的決策依據,進而因此付出高昂代價的情況比比皆是。舉個例子,如果一位投資者將“安全”、“穩定”等印象強加到有價證券上,然後把它們統統打上“證券”的標籤,並與保守的投資策略相聯絡,那麼,這位投資者不久便會發現,他滿倉的自以為具有高度投資價值的股票其實與自己的期望並不一樣。
如果我們構想出一個名稱,並把它當作對某項客觀事物的描述的話,我們首先應該確認,究竟應該在何種程度上來描述事物,以及以何等詳盡的程度來描述事物等等。顯然,我們不該超出某個名稱所涵蓋的定義而把過多的細節摻入其中。只要有可能,我們就應該隨時檢驗某項定義的內容與客觀事實的一致性。但是,我們中的大多數都不能堅持和反覆地做到這一點。我們甚至拒絕去檢視客觀事物本身,即便我們有很好的機會做到這一點。最終,我們再也逃不過因為望文生義的誤解而成為受害者的悲慘命運。
試想,如果人們都能夠採取一些簡單直觀的處事方法,都能夠直接了當地面對客觀現實的話,也許我們就不會看到如此大量的公司破產案件了吧;或許,人們拳腳相加的機會也會少得多;翻開歷史課本,我們也就不會發現太多的迫害和屠殺,甚至是滅絕性的災難事件了吧!
說到這裡,你也許會想到一個問題,一個我們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地思考過的問題:如果人們想推翻人的等級觀念,推翻那些自以為自己與眾不同,而其他人則低賤而不可忍受的“高階階層”,那麼,我們是否可以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從而解決這一問題呢?比如,讓我們說:“所有這些‘高階階層’,包括我們自己,都同樣是‘人’!讓我們忘卻我們之間的區別。”這難道不是恰如其分的說法嗎?而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忘記我們之間的差別!記住我們都是同樣的‘人’!讓我們寬容,讓我們友善,讓我們從共同的人性的基點出發,通力協作!”這句宣言,早已成為眾多人權運動最有號召力的口號了。
如果你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宣言,你一定會衷心地鼓掌喝彩。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渴望,人類能夠和平而友好地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把所有的人都歸入同一個鴿巢,抹殺人與人之間的個體差別,所有的問題便將迎刃而解!但是,很遺憾,這個答案並不現實。同樣不現實的,還包括我們在進行股票交易的過程中,徹底忽視不同股票之間的個體差異性,而假裝所有的股票都一樣,都與平均水平一致的愚蠢想法。
。 想看書來
《股市心理博弈》14(2)
把所有的人都“倒”入同一個“垃圾箱”中,並貼上同一個標籤的做法,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就像當你把所有的檔案都放到一個標註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