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別戀 作者:鼕鼕

版社任編輯。

2004年返回瀋陽,在魯迅美術學院任教授至今。

從大學開始,專注於寫作。1987年在《收穫》雜誌發表第一篇小說《全世界都8歲》,引起關注。此後,陸續發表一些中短篇作品,在文學圈裡小有名氣,與當時許多年輕作家一起被看成是先鋒作家。九十年代最初幾年,中止了寫作。恢復寫作後,在創作上呈現了豐富和變化。先後創作了暢銷書《渴望激情》,《比如女人》,《愛情句號》,圍繞情感變化,側重寫了情感的創傷以及其過程中人性的狀態。此外,創作了具有黑色幽默特點的長篇小說《所謂先生》,透過展示一個小官員內心世界與外部世界的衝突,表現了人的無奈。

2004發表對作者自己來說最重要的作品——散文集《不想長大》。透過對其童年的回憶敘述,一方面還原了孩童時的歡愉,同時也把一個無限懷念童年,童年不再重來的成人的傷感表現到了極致。

2007年發表了長篇專著《安東尼奧尼猜想》,從各個方面對義大利著名電影導演進行了個人化的闡述。作者結合自己的創作實踐,把一個藝術家對另一個藝術家的理解,作為該書的出發點,側重經驗的共鳴,避免了理論評論過於主觀過於枯燥的缺陷,經過四年的苦心經營,寫出了一本全新角度的文藝理論批評專著。該書力圖迴避了傳統論文的行文方式,省略了讀者很容易找到的關於安東尼奧尼的傳記性的資料,把大部分篇幅用在論述述說上,同時夾雜一些跟安東尼奧尼家鄉或電影有關的散文片段,使得整本書在結構上賦予變幻。

除上述作品外,還著有散文集《出賣陽光》,短篇小說集《全世界都8歲》,中篇小說集《危險的日常生活》,分別收錄了作者二十年來的作品。

作者最看重的創作原則似乎很簡單,那便是真誠和富於變化。在她看來,真誠,是藝術家創作的基礎;變化,是藝術家繼續創作的理由。

筆名皮皮,起因於喜歡瑞典女作家林格倫的長篇童話《長襪子皮皮》,借用此名,也許因此也借到一些皮皮的勇氣。

分別與書信(1)

沒想到,三年前那個秋天裡發生的一切,留給我的居然是綿綿不斷的昏昏沉沉,我原以為失去愛情留下的是疼痛呢。轉眼又到秋天了,京都的秋風很溫和,似乎愛惜著街上女人臉上的淡妝和脖子上的輕紗。方儀來信說,她要和米歇爾結婚了;我回信祝福他們,真心為他們感到高興。

“我恨不得飛到日本揍你一頓,讓你疼得大叫,大哭。你不能這樣木下去,醒著像睡著,睡著像醒著。別拿人到中年這樣的藉口搪塞我,我比你還大兩歲吶。”方儀的這封郵件裡第一次用了很多年輕人愛用的表情符號:齒牙咧嘴或者暴跳如雷。

“從維也納到京都,好深的情誼。多謝了。我這樣挺好的,像溫水一樣,溫和不也是魅力的一種嗎?!別總是替我擔心,人各有命,放我一馬,讓我這低調襯著你那高調,活著多像唱戲。”

回過老方的信,心裡空落落的。也許有一天,連老方也懶得理我了,我就像一個裝滿石頭的大口袋,自己都嫌自己沉,何況別人。我常常在恍惚中呆坐,身心何在,渾然不知,它既在又不在,無論此處還是彼處。眼前的這個秋天裡的所有景象和我彼此忽視著,忽遠忽近……

校園的花圃裡,藤花只剩下葉子。四,五月藤花盛開的時間裡,我一次又一次地經過這裡,現在卻回憶不起它們昨日綴花無限的嬌豔。在花圃邊的長椅上坐下來,屬於過去的某種心情也隨著坐了下來。藤花開始飄落的秋葉,勾扯著不同的心緒……

藤花要攀援,盤在樹上,盤在別的支撐上,不然的美麗就無法呈現。愛情也是如此吧?離開具體的生活,便無處寄託自己的生命?真的如此嗎?

“前幾天,跟佐佐木教授一起度過了一個晚上。先是去木倉家吃壽司,排隊等位置的時候,他說,等待的時間將增加品嚐時的美味。輪到我們在轉檯前坐下吃時,佐佐木教授胃口大開,吃得很投入。我邊吃邊看,男人女人們頭聚頭地吃著,抬頭咀嚼時,愉快地交談,然後再扎頭猛吃。廚師們忙著擺上新的壽司,喊付賬的人邊喊邊打飽嗝,心滿意足之情差點從嗓子眼直接冒出來。店裡充滿生魚和清酒的味道,熱氣騰騰的,充滿生機。老方,我用一把酸詞兒,你可別起雞皮疙瘩,真是久違了,聞著活著的味道。”

我的博導佐佐木教授是個少見的沉默寡言者,漸漸地,我養成了一種習慣:聽他的話像聽命令一樣。

晚上我請你吃飯。他說。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