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3 / 4)

排兵佈陣:自己與隆元統帥本隊,元春為先陣;隆景率沼田水軍從宮島衝的大野、玖波方面迂迴,與宮尾城守軍合兵,衝擊大內軍本陣;能島的村上武吉統領衝家水軍警戒海域,狙擊企圖從海上增援的大內水軍,並切斷敵軍退路。

毛利本隊逆風而行,繞至宮尾城南面的包之浦登陸,深夜全軍登上嚴島。翌日未明時分,毛利本隊翻越至博奕尾峰頂,在塔之岡大內軍先陣的右面側背待機。黑夜中敵我不明,再加上猛烈的暴風雨,沼田水軍竟誤入大內水軍警備隊面前。乃美宗勝 急中生智,高呼道:“吾等乃筑前國加勢、宗像、秋月、千手聯軍,特來謁見晴賢公。”就這樣,沼田水軍成功騙過了敵水軍守衛。大內軍中此時一片歡騰景象,宮尾城已是指日可下,大家都想乘著下雨不用打仗之機多睡一會兒,準備明天對毛利軍的最後一擊。晴賢看到毛利本陣燈火通明,以為敵軍主力還在對岸,也就放鬆了警惕。他根本沒有想到,在這暴雨之夜,尖刀已抵住了自己的喉嚨。

晨六時許,鼓號齊鳴,元就下令全軍突擊,兩千兵馬從山頂直衝大內軍本陣。還在睡夢中的大內軍猝不及防,軍勢大亂。晴賢苦叫道:“定是元澄那廝洩露訊息,吾中元就老賊之計也!”他急忙回身向山頂進攻。混過敵軍防線後登陸的沼田水軍從正面向塔之岡進攻,宮尾城守軍也開城殺出,大內軍腹背受敵,潰不成軍。弘中隆兼父子率大內軍精銳五百人,迂迴至瀧之小路一帶,企圖從側背攻擊毛利本陣,遭到元春所部的阻擊。酣戰之際,突然從側面的柳小路方向又殺出三百大內軍。元春所部幾近全軍覆沒,此時熊谷、天野等部隊前來救援,隆兼父子不敵,被迫後退。為拖延敵軍追擊,隆兼所部點燃瀧之小路附近的民舍,隨後逃往大聖院方向。焰毒蔓延,禍及嚴島神社。元春急忙停止追擊,命士兵撲救神社大火,使得絢麗的神社免於毀之一炬,此舉受到當時和後世的一致讚譽。此時,隆元所部也正面對大內軍五百兵馬的垂死抵抗,隆元親自提槍上陣,殺得敵軍節節後退。另一方面,衝家水軍先以亂箭、火箭穿插分割敵水軍,再以火藥燒燬敵船,最後命武士衝上敵船斬殺殘兵,大內水軍混亂不堪,損失慘重。

至午後一時,大內軍全面潰散。晴賢此時萬念俱灰,欲殺入敵陣赴死,被三浦房清勸阻:“主公,今日赴死,於事無補,留得青山方可東山再起。”晴賢聞之有理,二人策馬逃向大江浦,欲從海上逃回領國,以圖再起東山。隆景率軍於後一路追殺,房清讓晴賢先逃,自己殿後。但房清已如喪家之犬,力不從心,只幾個回合就被隆景一槍挑於馬下。

不久,晴賢奔至大江浦,但見波濤洶湧,碧海藍天之間卻無半點帆影。此時追兵已近,晴賢見逃生無望,仰天長嘆,於海邊自盡,時年三十五歲。隆兼父子尚不知晴賢死訊,先在多寶塔附近等待轉機,後又於駒之林的龍馬場奮戰,抵擋洶湧而來的毛利軍。終因彈盡糧絕、士卒疲憊而全軍覆沒,隆兼本人也因力虧而被當場討殺,此時已是晴賢死後的第三天了。此役,大內軍陣亡四千七百八十餘人。由於元就在火立巖附近的海岸成功指揮了這場偷襲戰,此處也因此被後人稱作“運勝之鼻”。

此後,大內氏領內的防、長兩國混亂不斷,大內義長則被毛利氏趕出周防,逃至長門的且山城。弘治三年(1557)三月,義長更是在不斷失敗的打擊下被迫於長福寺切腹自盡。一代名門、西國霸主、巨山般的大內氏被安藝小族毛利氏滅亡了,毛利氏從此完全佔領周防、長門兩國,奠定了展翅西國的基礎。

第十六回 上田原信方輕敵授首 戶石城義清施計破敵

且說在消滅了諏訪一族後,武田晴信大舉進兵,欲吞併整個信濃,此舉引起了當地豪強的極大恐慌。天文十五年(1546),信濃的佐久郡內山城城主大井貞隆之子大井貞清叛亂,晴信隨即討平,此時已經擁有了信濃的諏訪、佐久、上伊那地方的武田軍開始進軍信濃的中北部(也稱為中北信)。

內山城的佔領使得武田氏掌握了信濃通向上野的出入口,這也使得上野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深感不安。同年秋,上杉軍越過信濃和上野交界處的碓水峠,侵入信濃的佐久郡。十月初六,雙方在笛吹峠交戰。面對兵力為己方兩倍的上杉軍先陣,武田軍總大將坂垣信方主動發起突擊,在武田士兵的奮戰下,上杉軍被討殺一千二百一十九人。不久,晴信親自率軍趕到,在前哨戰中大勝的武田軍士氣更為高漲,晴信趁勢發動進攻,上杉軍慘敗,被討殺者多達四千三百零六人,殘部倉皇逃回上野,這就是所謂的“笛吹峠合戰”。

天文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