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說法為準。據三宅氏家譜記載,高德之子高秀移居備前的宇喜田,從此改姓宇喜多氏。宇喜多能家是備前守護代浦上則宗、浦上宗助、浦上村宗三代的家臣,他勇猛異常、韜略過人,輔助浦上則宗平定內訌,救過浦上宗助一命,又協助浦上村宗擊潰備前守護赤松氏,使宇喜多氏名噪一時。能家晚年隱居於砥石城,不料,島村氏突然襲擊砥石城,能家不敵,被迫自盡,其子宇喜多興家逃往備後,兩年後病亡,宇喜多氏從此衰落。據說,浦上村宗怕宇喜多氏反叛,臨終前決定兔死狗烹、鳥盡弓藏。興家之子宇喜多直家是日本戰國時代僅次於齋藤道三的陰謀家,他數十年間竟然未經一戰,憑聯姻和暗殺擴充套件地盤,最終他擊敗浦上氏,統治了備前、美作二國,成為兩國的守護。
播磨淪陷後,直家深感憂慮。上月城如芒在背,令直家坐立不安,因此他決心拔除這根硬刺。天正六年(1578)初,直家派大軍攻打上月城,鹿之介僅有五百守軍,很快不敵撤退。三月,秀吉聞訊後,親率主力反擊,將宇喜多軍殺退。上月城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好,若落入敵手,會切斷羽柴軍後路。秀吉決定把它拆除,在鹿之介苦苦請求下,秀吉最後放棄了想法,將鹿之介和勝久留在了上月城。秀吉進入加古川城,召集播磨各豪強,要求他們作為進攻毛利氏的先鋒,領有東播磨八郡的別所長治不願當炮灰,極力反對,致使計劃擱淺。
宇喜多氏家紋 — 兒文字
此時,適逢安土城召開年賀祝宴,秀吉從播磨趕回參加宴會。別所長治趁機反水,聯合毛利氏和妻舅家波多野氏,在三木城挑起反旗。長治很快聯絡了東播磨諸小豪族,在三木城聚集了守軍七千五百人,東起大塚,西至高木,綿延八里;更有神吉城、志方城、高砂城、野口城、端谷城、衣笠城、渡瀨城、淡河城等支城作為支援;同時他利用山嶽、峽谷、河川等各種地形構成堅固的防禦體系。秀吉勃然大怒,匆匆趕回播磨,立刻率兵三萬包圍了三木城。
四月,趁秀吉主力轉攻三木城,毛利、宇喜多聯軍四萬兵馬再次圍攻上月城,毛利輝元的兩位叔父: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也親自上陣,誓要奪回上月城,鹿之介、勝久已成甕中之鱉。聞聽上月城告急,秀吉一面留兩萬大軍繼續圍困三木城,自己親率一萬兵馬馳援上月城,另一面則急忙派人向信長請求救兵。信長認為三木城才是攻略毛利氏的要衝,況且尼子氏舊臣並不是真心臣服,於是他要求秀吉放棄上月城,務必奪回三木城。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但秀吉深知信長為人,他又剛被關過禁閉,於是無奈退往三木城方向。然而,秀吉不想失去鹿之介這員猛將,便派人謂鹿之介道:“尼子已是風中殘燭,公不若捨棄尼子,如此犧牲又有何意?”鹿之介回絕道:“吾生為尼子之臣,死為尼子之鬼,絕不背主家而去。”
奮戰三個月後,缺糧無援的上月城於七月初三陷落,勝久切腹自盡,鹿之介力盡被俘,尼子氏十八年抗爭終於結束,尼子氏再度滅亡。吉川元春親自押鹿之介回安藝,因怕其逃跑,又明知其不會投降,十七日,元春於備中國將“出雲之鹿”、年僅三十三歲的鹿之介殺害,尼子氏復興的願望化為泡影。雖然元春殺害了鹿之介,但對他的忠義卻非常佩服,於是下令隆重安葬。鹿之介的墓碑一直儲存至今,他的故事也一直感染著後人,後世的日本武士也都愛對著“三日月”戰盔向主公宣誓效忠。
另一方面,前往三木城的秀吉本隊在大村坂休息。當夜,別所長治派一千餘精兵及志方城、野口城、神吉城、高砂城的援軍分兩路夜襲了大村坂,秀吉腹背受敵,大敗而回。隨後,秀吉在平井山紮營,圍攻三木城,但長治將城牆加固得固若金湯,城內又儲存了大量糧食。面對如此堅城,秀吉也不禁長嘆。無奈之下,秀吉採用半兵衛的計策,燒燬了城下町,又攻陷了野口、神吉、志方等支城,三木城遭到徹底圍困。
早在天正五年(1577)二月,織田軍就攻入雜賀眾的據點——近畿的和泉、河內兩國,首領雜賀孫一因寡不敵眾只得投降,石山本願寺痛失一臂。第一次木津川口海戰後,佐久間信盛頂替陣亡的塙直政,繼續從陸路圍攻本願寺。但本願寺外的海域仍在毛利水軍的控制之下,軍需糧草不斷地從海上運入寺中,使得圍攻計劃無法完成。要徹底困住石山,首先要從海上切斷本願寺的軍需供應,也就是要先消滅毛利水軍。海戰中使用的戰船都是用木板製成,毛利水軍擅用火攻,每每用密集的火矢、焙烙玉砸向對手,火力異常兇猛。毛利水軍的主力是瀨戶內海賊出身的村上氏,其深知水戰韜略,實是一塊難啃的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