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另外一批*共和*會議員們在紐約聚會,推薦紐約副州長、前副總統克林頓的侄子德維特·克林頓為總統候選人。
克林頓家族是新興豪門,第一代查爾斯從愛爾蘭帶著老婆和一兒兩女坐船來美國,還給94個老鄉出了船票。沒想到一到海上,船家成了海盜,先是不給飯吃,餓死了96個人包括他的一兒一女,到了美國還不讓下船,直到交了一大筆錢後才死裡逃生。這樣的經歷使得這艘船的倖存者非常團結,查爾斯成為領袖。他們搬到紐約後,查爾斯成了政治人物,兩個兒子在獨立戰爭中都成為將軍,喬治長期出任紐約州長。
德維特是第三代,從給叔叔當秘書開始從政。1802年成為聯邦參議員,幹了一年辭職不幹了,因為華盛頓的生活太枯燥了。回到紐約重新從政,當選為紐約市長,然後多次連任,直到副州長死後,他出馬爭這個位子,靠著自己家族的勢力,擊敗了坦慕尼俱樂部的候選人,成功地當選為副州長。喬治·克林頓屍骨未寒,他的支持者便聚集在德維特·克林頓旗下。
麥迪遜執政後,英國繼續綁架美國水手,法國也經常扣留美國船隻,以阻止美國和英國的貿易。加上美國不斷擴張,西進威脅英屬加拿大,南下威脅西班牙的佛羅里達,英法兩國都將美國視為威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南方和西部要求和英國開戰的呼聲越來越高,只有新英格蘭地區堅決反對和英國決裂。
眼看美國真要打了,英國知道錯了,不再綁架海員,貿易正常化,同時約束印第安人。英國議會派人把這個決議正式通知駐美大使。信使在海上漂了三個月來到美國,大使一看決議:改正錯誤?太晚了,美國已經向我們宣戰了。
就在信使橫渡大洋的時候,1812年6月12日,在拿到*共和黨的提名後,麥迪遜在國會發表宣戰講演,國會里的*共和黨議員不顧聯邦黨議員的阻撓,透過了對英宣戰的決議。
傑佛遜希望徹底和英國決裂的願望實現了,美國大選第一次有了戰爭的色彩。麥迪遜主戰,小克林頓反戰,讓聯邦黨看到了奪回總統的良機。
9月,來自11個州的70位聯邦黨代表在紐約舉行了三天秘密會議,議題是推舉自己的總統候選人還是支援小克林頓,辯論的結果是吸取四年前沒有支援老克林頓的教訓,決定支援小克林頓,推舉德維特·克林頓為聯邦黨候選人。小克林頓很坦然地接受聯邦黨的提名,搖身一變成了聯邦黨推出的總統候選人。
這次大選,全國有將近28萬選民投票,麥迪遜的支援率剛剛超過50%,在選舉人票上以128比89獲勝。小克林頓成為自亞當斯之後最成功的聯邦黨候選人,除了佛蒙特和賓夕法尼亞外席捲了北方,但還是不敵麥迪遜。
麥迪遜又創造另外一項基本上永遠不會被打破的美國政壇記錄,副總統格里於1814年也死於任上,因此麥迪遜成為獨一無二的兩屆任期內副總統都死於任上的美國總統。格里死後,副總統照舊空缺,因此當時的法律並沒有規定副總統空缺後怎麼辦。
門羅於1811年再次當選弗吉尼亞州長,幾個月後辭職,因為他和麥迪遜和解了,出任國務卿。美英戰爭打響後,門羅同時兼任國務卿和戰爭部長,成為麥迪遜的得力大將。
當年麥迪遜反對漢密爾頓的中央銀行計劃,正好在他第一任任期內,中央銀行於1811年到期,麥迪遜就讓它作廢。戰爭開始後才發現,沒有國家銀行,很難支撐戰爭費用,這才意識到漢密爾頓的先見之明,趕緊要求國會再成立國家銀行。
第二次美英戰爭中聯邦黨人再次搞獨立運動,皮克林召集新英格蘭地區議員開會,討論是否單獨和英國講和,但沒有成功。
第二次美英戰爭是一場兩個自大狂的戰爭。美國認為一開戰加拿大就是我們的了,英國認為鄉巴佬不經打,這回殖民地復辟了。美國把民兵變成正規軍,英國因為全力對付法國,派來的人馬也不怎麼樣。結果美軍敗給加拿大民兵,英軍拿下華盛頓後在巴爾的摩敗給美國民兵。到了1814年雙*得打夠了,美國這次算是獨立抗英,英國好歹也燒了白宮,還佔了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既然這樣,就進行和平談判唄。
戰場上丟了的東西,在談判桌上能拿回來嗎?
能!因為美國的首席談判代表姓亞當斯,是亞當斯的長子約翰·昆西。
虎父無犬子,亞當斯這個姓氏一亮出來,根特談判桌的主動權就在美國手裡了。
。。
在獨霸中分裂(1)
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