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留部分海關稅款建造大型艦船。第二年8月,工廠生產出第一艘自行設計、製造的木殼輪船“恬吉”艦。輪船下海時,上海萬人空巷,爭相觀看,歡呼雀躍。曾國藩高興地在試航當天的日記中寫道:“中國初造一號輪船而速且穩如此,殊可喜也。”其後五年,“操江”、“測海”、“威靖”和“鎮安”等軍艦相繼造成,最大的“鎮安”艦排水量達2 800噸,1 800馬力,安裝有20門火炮,已是當時亞洲最先進的軍艦。 。。
1870未死將生的時刻(3)
江南製造總局堪稱近代中國第一家新式工廠,是晚清規模最大的軍工企業。它從生產槍炮彈藥開始,日漸發展成為修造船艦、鍊鋼鍊鐵、機械製造為一體的綜合型新式企業。它建起了中國第一座鍊鋼爐,生產了大批車床、刨床、鑽床、鋸床和起重機、抽水機、汽爐機等,成為中國機械製造產業的開端,有“機器母廠”之稱。它後來更名為江南造船廠,一直是最重要的船舶製造基地之一。到2010年,位於黃浦江畔的工廠原址將成為上海世界博覽會的主展區,百年復興夢想,居然在此巧合際會。
就在江南製造總局開辦的同時,另一個地方大員閩浙總督左宗棠在福建馬尾建立了福建船政局,林則徐的外甥兼女婿沈葆楨任總理船政大臣。它造出了第一艘鐵甲軍艦,組建了第一支現代意義上的海軍—福建南洋水師。左、沈兩人還創辦了培養科技和管理人才的新式學堂—福州船政學堂,它以中文、法文雙語開課,所用教材均是來自歐洲的原版教科書。優秀的學生被選拔到英國和法國的大學深造,他們在後來的半個世紀裡一直是中國海軍的骨幹力量。
這些早期工廠儘管對增強國力作用十分有限,但卻是中國近代工業化的開端。
洋務運動是一次留著“辮子”的改革。後世史學家常常謂嘆,中華民族錯過了近代工業文明的萌芽期,因而受到歐洲列強的侵辱。不過換一個角度,我們還可以有另外的一種觀察,就在曾國藩等人發動洋務運動的同時,後來成為全球最強經濟體的三個國家—美國、德國以及日本—也剛剛完成了國家的統一,並相繼開始它們的現代化之旅。在某種意義上,日後百年間,中國現代化道路的艱辛與曲折,與時間遲早並沒有多大關係,而是因為這個國家的精英階層具有太多搖擺、投機和過於感性的民族人文特性。
美國在1865年結束了南北內戰,林肯總統雖然解放了黑奴,但種族隔離仍然持續,尤其在南部,黑人不能入讀白人學校,不能在招待白人的餐廳進食,不能與白人乘坐同一輛公共汽車或必須讓座給白人。在1860年前後,美國人口占全球人口總數的3%,全美超過8 000人口的城市只有141個,鋼鐵產量還不足100 萬噸,歐洲的報紙直接將之比喻為“跟在英、法後面的小兄弟”。1865年,後來成為美國首富的安德魯·卡內基在賓夕法尼亞州與人合夥創辦了卡內基科爾曼聯合鋼鐵廠。就在同一年,李鴻章向清朝廷遞交《置辦外國鐵廠機器折》。1871年,J·P·摩根與人合夥創辦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從事投資與信貸等銀行業務。而當時在中國,“紅頂商人”胡雪巖的阜康錢莊正處巔峰,其支店達20多處,遍佈大江南北,資金2 000餘萬兩,田地萬畝。胡雪巖還操縱江浙商業,專營絲茶出口,從事藥品商貿,儼然一個混業經營的大企業。
1870未死將生的時刻(4)
也是在這一時期,一個統一的德意志帝國剛剛誕生。1870年,以“埃姆斯電報”事件為導火索,普法戰爭爆發。在“鐵血宰相” 俾斯麥的指揮下,普軍大獲全勝。普魯士軍隊開進巴黎城,在凡爾賽宮宣佈統一的德意志帝國成立,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為皇帝。
與日本相比,我們的感慨將更深一層。就當曾國藩在保定府日夜望死的前一年,在一洋之隔的日本國也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1868年1月3日,一個叫西鄉隆盛的武士率2 000人從鹿兒島北上,發動“王政復古”政變,推翻了德川幕府的統治,迎回天皇,從此拉開明治維新的帷幕。
在中國企業史的研究中,日本是一個很可以參照的物件。在過去的150年間,這兩個東方國家在三個重大的時間點上出現過驚人的類比點。第一個時間點是1870年前後,當時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發動洋務運動,而日本則進入明治維新,兩國幾乎同時開始了工業化的變革 —更有意思的是,明治維新的結束時間竟與清帝國的滅亡時間頗為接近;第二個時間點是1945年前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