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2 / 4)

小說:跌蕩一百年 作者:九十八度

有一個重要的外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動盪的歐洲終於需要一場大戰來解決所有的恩怨。1914年6月28日,一位19歲的塞爾維亞青年在薩拉熱窩刺殺主張吞併塞爾維亞的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德、俄、法、意和英國很快都捲了進去。戰爭無比慘烈地打了整整四年,一直持續到1918年11月,6 500萬人參戰,1000萬人喪生,最終以奧匈帝國解體、德國和義大利戰敗結束。

第一次世界大戰徹底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和經濟的版圖。在政治上,1917年10月,俄國爆發布林什維克革命,世界上誕生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遠在戰火彼岸的美國成了新的世界統治者。在過去200年中,一直是世界第一經濟強國的大英帝國在戰爭泥潭中耗盡了所有資源,它不得不靠向美國借貸才能支付戰爭費用。1916年10月,正在英國財政部就職的梅納德·凱恩斯—他日後因凱恩斯主義而成為一位偉大的經濟學家—憂心忡忡地向內閣彙報說:“英國每個月要向美國借貸2億美元。”而一位叫尤斯·泰斯的勳爵大人則寫道:“我們的工作是設法讓美國人感到心情舒暢,這樣他們就能不加限制地向我們貸款。”

在亞洲地區,世界大戰的重要結局是,歐洲列強陷入混戰,無暇東顧,日本乘機擴大勢力,而對於中國來說,中國民族企業家獲得了喘息和崛起的機會。①

1915作為抵抗的商業(3)

從1912年到1917年,無錫的榮家兄弟一口氣開出了九家工廠。

茂新麵粉廠辦了八年之後,終於站穩腳跟,到1910年,工廠產量比初建時大了十倍,已經是國內數一數二的大廠了。這時候,兩兄弟兵分兩路,老二榮德生留守無錫,老大榮宗敬去了上海。1912年,榮宗敬在上海新閘橋開出第二家麵粉廠,起名福新。他在股東會上提出,為了擴大再生產,三年內不提紅利,所有的錢全部拿出來“滾雪球”。

為了加快“雪球”的滾動速度,以冒險為樂事的榮宗敬採取了新建、租辦和收購等多種手段。在上海灘上,他放出風聲:“只要有人願意把廠子賣出來,我就敢買。”1913年夏天,他租下陷入困境的中興麵粉廠(兩年後全資收買,改名為福新四廠),到了冬天,在中興廠東面,新建福新二廠。1914年6月,他又在福新一廠的旁邊吃進土地,建起福新三廠。

至此,在上海閘北的光復路上,沿蘇州河,一字排開四家榮家麵粉廠。其高聳的煙囪日日濃煙滾滾,機器的軋軋聲晝夜不絕,蘇州河裡運麥裝面的船隻更是川流不息,景象已是十分壯觀。1916年,榮宗敬又遠赴漢口,建福新五廠,第二年,租辦上海老牌的華資麵粉廠華興,改名為福新六廠。從此,無錫榮氏兄弟的名聲轟響於中國商界。

榮宗敬是一個瘋狂的擴張主義者,他辦廠有兩大手段,一是求多,一是求新。他的經營哲學在下面這段話中透露無遺:“造廠力求其快,裝置力求其新,開工力求其足,擴充套件力求其多。因之無月不添新機,無時不在運轉。人棄我取,將舊變新,以一文錢做三文錢的事,薄利多做,競勝於市場,庶必其能成功。”在講求規模效應的同時,他在質量上也是不惜血本,工廠購置的制面裝置都是當時最先進的美製機磨和600筒麵粉機。他又根據中國小麥的特點,對打麥機、蕎子機和圓篩等裝置進行了技術改進,使得麵粉的質量和產量都高於同期的外國工廠。

榮宗敬在上海等地拳打腳踢,弟弟榮德生在老家也沒有閒著。當時無錫有五家麵粉廠,1914年,他收購惠元麵粉廠,改為茂新二廠,不久又租辦了泰隆、寶新兩廠,於是,五家工廠有四家歸入榮氏旗下。

短短五年中,榮家手握十家麵粉廠(其中八家自有,兩家租辦),每日夜可出面粉萬袋,已是無人可敵的“麵粉大王”。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歐洲工業停滯,麵粉軍需卻暴增。中國麵粉以價格低廉、產量可觀而一躍成為全球新出現的採購市場,榮家的“兵船”牌面粉遠銷到歐洲和南洋各國,因質量穩定,它成了中國麵粉的“標準面”。

在麵粉上陡成霸業的同時,榮家的棉紗工廠竟也同步急進。

創辦於1905年的振新紗廠到1912年的時候已經很賺錢了,每年可得利潤20餘萬元。1915年,榮宗敬在上海郊外的周家橋開建申新紗廠,購英制紡機36臺,第二年投產開工,正趕上歐戰期間的需求飢渴。上海的棉紗價格大漲,從每件90餘兩狂漲到200兩,出現了“一件棉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