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小說:跌蕩一百年 作者:九十八度

然敢公開抵制政府法令,而後者居然無可奈何,中央政權的羸弱可以想見。

這場風暴過去之後,中行上海分行的聲譽驟然提高。有錢人和生意人立即把錢存入中行,中行吸收的存款反而比擠兌之前大為增加。“抗令”一役大勝後,張公權乘勢而進,開始大膽謀求中國銀行的民營化。1917年,袁世凱稱帝未遂身死,皖系北洋軍閥段祺瑞組織新內閣,梁啟超被任命為財政總長。在他的全力支援下,張公權著手修改中國銀行的“則例”。當時的中行資本額為6 000萬元,官商股份各佔一半,然而,人事任命全由政府決定,商股股東毫無發言權。1917年11月,張公權提出修訂公司“則例”,主要修正兩條:一是成立股東會和董事會,總裁、副總裁必須從選舉產生的董事中選拔,這就把銀行的領導權從政府手中巧妙轉移了出來;二是擴大招募商股,實現股本的民營化。

張公權被推選為中行唯一的副總裁,他拒絕到“權力旋渦”的北京上任,常年駐守上海,使中國銀行的業務運作日漸南移,實際成了獨立的局面。在其後的幾年裡,北洋政府由於財政困難,先後透過抽資、變賣和抵押的方式縮小股份。商股則三次擴募,到1922年,民營資本已佔股本總額的,昔日的中央銀行竟然就此實現了完全的民營化。在張公權的領導下,中國銀行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實力最強、信譽最好、資本額最高的銀行,其資本額一度佔到全國銀行總資本的1/5強。他日後很自豪地說:“一般輿論認為,中國銀行、海關、郵政局並駕齊驅,成為中國組織最健全之三大機關,實亦中國資本最巨與最成功之民營股份公司……在上海金融市場,足以與外國銀行相抗衡。”①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1915作為抵抗的商業(8)

如果說榮家兄弟和張公權的成功令人欣喜的話,那麼,範旭東(1883…1945)式的崛起則顯得更加珍貴。

1914年冬天,31歲的青年人範旭東獨自一人到了天津塘沽。這裡的海灘邊鹽坨遍地,如冰雪一般,無邊無際。他目睹此景,顯得有點激動。日後他對夥伴說:“一個化學家,看到這樣豐富的資源,如果還沒有雄心,未免太沒有志氣了。”

這是一個外表溫和而內心倔犟的湖南人,他的兄長範源濂曾任袁世凱政府的教育總長。世家淵源原本讓他可走遼闊的仕途或成為一個輕鬆的官商,他卻甘心以一個科學家的身份投身於艱辛的民族工業。早年,他被家人送到日本讀書,一個日本校長對他說:“俟君學成,中國早亡矣。”此言,刺激了他的一生。從京都帝國大學理學院應用化學系畢業後,他隨即回國,立志於復興中國的鹽業。自秦漢以來,中央政府就對鹽、鐵實行專營,中國人雖然守著豐富的海洋資源,食用的鹽卻仍是土法制作的粗鹽,製作效率低,純度低,並且含有很多有害物質。當時,西方發達國家已明確規定,氯化鈉含量不足85%的鹽不許用來做飼料;而在中國許多地方仍用氯化鈉含量不足50%的鹽供人食用。因此,有西方人譏笑中國是“食土民族”。實際上,製作精鹽並不難,成本也不高,只是中國當時缺少化工人才,無人涉足該領域。精鹽市場,長期被英商和日商壟斷。

1915年,範旭東在天津創辦久大精鹽公司,股本5萬元。他在塘沽的漁村開始研製精鹽,很快令純度達到90%以上。久大以海灘曬鹽加工滷水,用鋼板制平底鍋升溫蒸發結晶,生產出中國本國製造的第一批精鹽。它品質潔淨、均勻、衛生,品種主要有粒鹽、粉鹽和磚鹽等,傳統制鹽方法生產出來的粗鹽根本不能與之相比。範旭東親自設計了一個五角形的商標,起名“海王星”。

久大精鹽很快遭到國內外鹽商的圍剿,日商在報紙上散佈“海王星”有毒的謠言,英國駐華公使甚至企圖用軍艦封鎖天津港,阻止運鹽船出港。國內的鹽商更是群起攻伐。數百年間,全國的食鹽產銷歷來由官商合夥壟斷,江淮大鹽商們左右著鹽的價格,他們形成了一個龐大而錯綜的利益集團,無論是外國還是中國政府都不敢輕言改革。範旭東一出,顯然將改變現狀。久大精鹽在很長時間內無法銷到長江以南,範旭東甚至還被軍閥綁架,靠他的總長哥哥四處斡旋才被放了回來。1917年,久大精鹽銷出1萬擔,1923年增加到4萬多擔,1936年達到頂峰,約50萬擔。

在精鹽上取得突破後,範旭東馬上又轉戰制鹼業。

當時國人最常見的裝束是粗布長袍,色彩單調,並且不耐磨。印染的布料是一種奢侈品,因為印染需要用鹼,而鹼十分昂貴。在制鹼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