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部分(3 / 4)

小說:貞觀大閒人 作者:花旗

淨一點,因為不乾淨會招來很多病,甚至瘟疫。”

李素道:“不錯,剛才我說了那麼多,所有的意思無非就是給難民們立一個講究乾淨的規矩,而且是個硬性的規矩,誰若不服,抽到他服為止……”

似自嘲又似無奈地一笑,李素嘆道:“‘普度眾生’?我只是塵世一粒沙,連自己都度化不了,何德何能當得起‘普度眾生’四個字?充其量,只是在這紛亂的災難裡,儘自己所能多救幾個人罷了。漫天神佛若知我,必當佑我眾生,度此危厄。”

***********************************************************

PS:今晚還是一更……沒辦法,醫院人太多,做B超要排隊預約,這兩天的時間都耗在這上面了……(未完待續。)

今晚請假

大清早被叫醒,陪老婆在醫院耗了一整天,又累又困,晚上坐在電腦前腦子裡一團漿糊……

這個狀態……大家懂的……

今天B超結果出來,寶寶情況還好,老賊沒當過爹,沒什麼經驗,老婆一點點小狀況就嚇得不行,這些日子往醫院跑了很多次了,這磨人的小兔崽子或小公舉還在孃胎裡就這麼折騰,將來不知把我折磨成啥樣……(未完待續。)

第五百八十七章 立箸即倒

冬寒不遠,暖春未至,今年的氣候就處在這麼一個不尷不尬的階段,邪門的是,這個階段已維持了很久,這也是造成如今大唐四道受災的主因。

自古以還,天災從來都伴隨著**,天災至,**馬上冒出頭,幾乎已形成了歷史規律。總有人趁著天災行煽動蠱惑之事,各種流言謠言漫天飛,官府的擔子徒然加重,一頭忙著賑災,另一頭忙著緝拿人犯平息謠言,兩頭忙個不停,按下葫蘆浮起瓢。

如今的情勢也是這樣。

儘管剛到晉州,但李素能充分體會到餘刺史的感受,實在是有苦難言,欲哭無淚。

糧食,難民,謠言,還有城裡城外完全停頓的農耕和工坊,這些棘手的麻煩全靠晉州城的刺史和十幾個官吏咬牙死死硬撐著,更悲哀的是,在無數飢餓怨憤的難民面前,晉州官員的死撐幾乎毫無效果。

這與官員的能力無關,李素相信餘刺史是好官,也相信晉州城的下級官員都不錯,他甚至相信這些難民在他們還沒有遇到天災時,都是本本分分老老實實的百姓,樂天,知命,惜福,偶爾也有點人生的小理想,小憧憬,比如發了財之後狠狠吃兩個夾了肥肉的饃,一口咬下去順著嘴角流油的那種饃,諸如此類。

都是好人,都沒有錯,錯的是老天。

…………

糧食是目前的大問題,非常棘手,非常麻煩。

餘刺史想不出辦法,李素暫時也無可奈何,再有本事的人,面對成千上萬張嗷嗷待哺的嘴。也是沒有辦法的。那種輕搖鵝毛扇腦袋一拍就想出個法子餵飽百姓的人,這種人要麼開了作弊外掛,比如隨身帶了個系統什麼的,要麼死得比較早,活不到啪啪打老天爺臉的時候。

而李素,雖然搖鵝毛扇的動作比較帥。但搖到地老天荒也搖不出個好辦法解百姓燃眉之急。他只是個普通人,或許比別人多一點見識,多一點預知,可是這點本事並不能幫他變出糧食來。

當日下午,晉州城外忽然熱火朝天,當地府兵和李治的禁衛們扛著木料石料,開始在城外平原上搭建棚帳。

按李素的吩咐,棚帳進行了嚴格的分割槽制度,居住。用餐,如廁,隔離等等,每個區域井井有條,涇渭分明。

難民中的青壯漢子也自覺地加入了搭建隊伍,看著府兵和禁衛們將棚帳區域分割成好幾塊,難民百姓們不由覺得奇怪,許多難民按捺不住跑去問府兵。可府兵只管執行命令,哪裡懂得究竟。於是難民們滿頭霧水,揣著糊塗幫忙,各種猜測紛囂塵上,卻莫衷一是,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

快傍晚時,棚帳還只搭建出一個框架。夜幕快降臨時,氣溫也徒然冷了下來,許多老人婦孺在寒風中凍得直哆嗦,一直在城外指揮搭建工程的餘刺史馬上命人在背風的丘陵處生起幾十堆篝火,數千難民在篝火邊圍成圈。互相依偎取暖。

與此同時,晉州的官倉也在李治和餘刺史的首肯下緩緩開啟。

一袋袋的糧食搬出官倉,早已準備好的軍中伙伕架起了灶頭和鐵鍋,金黃色的陳米嘩啦倒入鍋中,滿滿添上一鍋水,大火熬煮半個時辰,很快,城外平原上飄散著誘人的粥香。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