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入內庫。不待言,凡此種種,均足以使太倉匱乏,只好運南京戶部庫銀八十萬兩來補充,並以臨清、德州兩倉積銀二十萬兩撥歸太倉。隆慶中,又數取太倉銀入內庫。隆慶四年(1570)正月,內承運庫中官甚至用沒有署名,沒有印信的空頭札子,傳諭戶部進銀十萬兩。當時戶部尚書劉體乾以真偽難辨,拒絕支付,穆宗朱載還是命令“如數以進”。但當劉體乾提出要承運庫減稅額二十萬兩時,卻被太監崔敏所阻,沒有結果。而劉體乾終因與取銀子的太監一再爭辯,在這年六月,落得個被皇帝手詔勒令閒住的下場。
萬曆時,太倉銀荒更嚴重。二十二年(1594)十一月,戶科都給事中楊恂等,在《看詳月報帑藏盡空等事疏》中稱:“接得太倉總督月糧錢糧揭帖,內開舊管新收與夫各項支放之數,犁然畢具,惟於實在項下,只注曰‘無’”[74],可見已被搜刮盡了。即便如此,中官溫泰還進一步要求“盡輸關稅、鹽課於內庫”。到了天啟年間,大權宦魏忠賢用塗文輔總督太倉銀庫、節慎庫,崔文升、李明道提督漕運、河道,核京師、通州諸倉。這實際上是把國家的一切倉庫都掌握在自己手裡。不僅如此,對京城外面唯一頗藏金銀珠寶的南京內庫,魏忠賢也不放過,仍“矯旨取進,盜竊一空”[75]。
對於地方的倉庫,宦官亦常常直接間接插手其間。如在江南、浙江建的魏忠賢生祠,就把貯於鎮江府庫的十萬兩銀子,貯於溫州府庫的十七萬兩銀子統統花光了。而這些銀子本來是準備用於備倭等國防急用的。
上述種種積弊雖曾屢被提出,但沒有任何結果。如果說有所反應,那就是有關官員任事的被阻撓,或者得罪。甚至如隆慶初年,內官監太監李芳“任怨稽查”,取得了“一時內庫為之一清,所省歲不下百萬”[76]的成效後,亦逃不脫其他宦官的媒孽,終於受杖下獄,被髮配到南京當淨軍。
崇禎皇帝朱由檢早在藩邸時,就已深知宦官的為害,一上臺就收拾了魏忠賢。但是,作為封建專制的最高統治者,他沒有、也不可能剷除已經深深植根於封建專制主義肌體上的贅疣——宦官,反而在寵信和倚賴宦官的泥轍中越陷越深。崇禎四年(1631),崇禎帝不顧吏部尚書閔洪學等朝臣紛紛的諫諍,命司禮監太監張彝憲總理戶、工二部錢糧。六年(1633),派司禮監張其鑑等赴各倉,會同官員一起盤驗收放。從此以後,宦官們還總理戶、工二部錢糧、監督軍需、軍餉、鹽課……總之,在皇權的庇護傘下,宦官對倉儲的侵蝕,與倉中的碩鼠一樣,從未停止,直至明亡。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二、明朝宦官與經濟(9)
3。 歲辦、採辦
所謂歲辦,指每年各地上貢土特產。所謂採辦,則範圍極廣,只要皇帝想起要什麼,就派宦官四出搜求。這種派出宦官徵納、採購宮用物資,押運貢品或到當地監督製造御器,其實質都是利用皇權向地方進行勒索,因而是封建專制主義的一大弊政,也是對社會生產、人民生活的極大禍害。
(1) 歲辦種類之繁,數量之多——以南京貢船為例
據清初致力於研究明史的談遷在《棗林雜俎》記載,南京貢船所裝物品的種類及數量如下:“司禮監製帛二十扛,船五;筆料船二。內守備鮮梅、枇杷、楊梅各四十扛,或三十五扛,各船八,俱用冰。尚膳監鮮筍四十五扛,船八;鯽魚先後各四十四扛,各船七,俱用冰。內守備鮮橄欖等物五十五扛,船六;鮮筍十二扛,船四;木犀花十二扛,船二;石榴、柿四十五扛,船六;柑橘、甘蔗五十扛,船一。尚膳監天鵝等物二十六扛,船三;醃菜苔等物百有三壇,船七;筍如上,船三;蜜煎櫻桃等物七十壇,船四;鰣魚等百三十合,船七;紫蘇糕等物二百四十八壇,船八;木犀花煎百有五壇,船四;鸕鷀、鴇等物十五扛,船二。司苑局荸薺七十扛,船四;姜種、芋苗等物八十扛,船五;苗姜百扛,船六;鮮藕六十五扛,船五;十樣果百四十扛,船六;內府供應庫香稻五十扛,船六;苗姜等物百五十五扛,船六;十樣果百十五扛,船五。御馬監苜蓿種四十扛,船二。共船百六十六隻,龍衣、板方、黃魚等船不預焉。兵部馬快船六百隻,俱供進貢。”但這從基本上來說,還算是有定額。更糟糕的是額外的,不時需索的採辦及隨之而來的種種敲詐勒索。
(2) 採辦、歲辦是公開的掠奪
據《明史·食貨志》載,早在永樂時,買辦顏料,已有“工役繁興,徵取稍急,非土所有,民破產購之”的情況。永樂十五年(1417),內官馬騏到交採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