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2 / 4)

關心的還是艦上的居住環境,在強調艱苦奮鬥的年代,這些艦艇的居住條件和老毛子差不離,以前讀過一些這方面軼聞,幾乎就是見縫插針。從後甲板立起的艙門下去,就進入6個兵艙中最後面的一個,位置很棒了,是全艦最舒服的地方。上艦出過幾次海,我就切身證明了前人的經驗:前面太顛,航行噪聲也大,航行浪接二連三地打在外板上,聲音轟隆隆的;上面呢太晃,海拔太高,容易暈船,例如駕駛室。而且完全出乎意料的是,這裡不僅沒有出現三層鋪,還留有許多空鋪,上面空空如也,連床具也沒有,顯然不是主人不在。空餘的空間擺著兩三個小桌子,原來他們也可以在艙內用餐!之前去過半仙的艦,同樣是後兵艙,那就差別大了,三層鋪,床鋪之間的空間只容一人透過,剩下的空間只夠擺下臉盆架,再往前還有後主炮的揚彈機構,幾乎可以和潛艇的居住環境相媲美。

還為大驅一樣的三段式上層建築,最後段也是備用艦橋所在。備用艦橋前面及兩側一點有加強肋,上端有一圈內凹的弧形胸牆,這裡的設施也是極其的簡陋:電羅經、車鍾,還有電話。這些就是所有的指揮家當,兩側還掛著幾個鋼盔,我們可沒這玩意,水面艦艇上還用這個?兩座37炮之間有個小立櫃,銅質銘牌寫著37炮初發彈藥艙,估計是應急用的。下面艙壁表面很亂,附著物很多,艙外燈、舷窗、通風隔柵、水密門、水龍帶框、太平斧,各式用元寶螺帽密封的小盒子,有的寫著“化”字,有的寫著“險”字,朝向艦尾的面還有尺寸較小的帶把手的水密門,居上佈置,寫著“險”字,還上著鎖,上面的銘牌標記是主炮初發彈倉,若是開啟的話,是不是金燦燦的一片,一堆炮彈屁股對著外面。兩側還有一排緊貼艙壁的支撐木,本應是紅色的損管器材,被順手打成了海灰色。

舯段的上層建築有廚房,下面還有個7、8來平方的艙室,空空的,不知是幹什麼用的!去主機艙也是從這裡下去的:兩條淺灰的胖子安靜地依偎在一起,想到全艦的動力源自於此,不禁肅然起敬。首段上層建築是重頭戲了,全艦的重要艙室基本都集中在這裡:會議室、艦領導住室、聽音員室、譯電員室、雷達高頻室。海圖室與駕駛室是連著的,這是固定的佈置模式,我們出海的時候,航海長不斷地向操艦領導報告艦位,航海長也就不斷地來回奔波於駕駛室與海圖室,但是515的航海長可沒有我們那樣得到待遇了,依偎連線海圖室與駕駛室的是一個低矮的艙口,而不是一扇完整的門,駕駛室和露天艦橋之間也有一個同樣大小的艙口。

海圖室裡沒有什麼值得炫耀的東西,沒有電子海圖,沒有航跡儀,一張海圖桌,一條沙發,憑藉的就是航海長過硬的業務技能了。駕駛室裡的佈置只能以亂來形容,光線也暗,間隔較大的擋風玻璃很小氣,視野也不開闊。居中的是電動舵,左側是車鍾,也沒個座位。剛才在機艙的時候,見著了一排黑色的壓縮空氣瓶,聽說離靠碼頭時要用,順便逛了一下主機集控室,除了應答車鍾,還有兩個舵輪樣的玩意,用來控制主機轉速,這可是個技術活,臘柏的目標就是有一天坐到這位置。左邊的應該是副炮和反艦導彈的火控裝置,副炮的火控裝置透過四個馬腳固定在艙壁上,介面上佈滿儀表,對海導彈火控裝置的安裝要人性化一點,安裝在一個向上傾斜的三角支架上,中間有個雷達顯示器,可能是352分顯,橘黃色的顯示器尺寸在12英寸左右。左角落有個記錄器,這我知道,反潛用的,我們也有一個,在情中的左角落裡,至於具體是什麼用途,什麼原理,可就一毛不拔了。再往右是一個桌子,也可用於海圖作業,桌子後面就是我的傢伙——D-ARPA,右手邊還有一個用於敵我識別的雷達介面卡,觸控式螢幕設計,顯然和我們一樣都是後裝的,不同的是我們的在海圖室,沒有這裡用的方便順手。後面的情況就更糟了,艙壁表面附著粗細不一的電纜,蛇一樣,打著銀粉漆,很刺目,還有好幾個大燈具開關盒,雜亂粘在艙壁上。

再往上就是露天艦橋,這裡可是全艦的核心,一排高腳椅一字排開,顯示這裡至高無上的地位,雖然風吹雨打多。最顯眼的無疑是安裝圓形底座上的光學測距儀了,這可是個古董,在現代軍艦上,幾乎絕跡,很難想象在21世紀還能親見。但是那粗壯的光路,卻又不得人有任何的褻瀆,信任崇敬也油然而生,我絲毫不懷疑它的精度。測距儀的底座四周也掛著幾個鋼盔。艦橋居中位置是平臺羅經和電羅經,左手邊還有一個老舊的支柱式車鍾,兩個扳手,看上去像電力閘刀一樣,細胳膊細腿的,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兩側還各有一個光學目標指示鏡,安裝在高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