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3 / 4)

很少放羅大佑的歌,我有一次聽到時說是已隔了3年之久了,不知道是為何。然而,也有一些重複很多的,有一首她特別喜歡的鄭華娟的好像名為《漂泊的心停泊在基隆港》放了挺多次的,好像道出了她的心情。我想這可能是她鍾愛鄭的緣故吧。 (三)電臺情歌——《樂人谷》 談起吳繼宏,或許,你也會想到李強,他們的節目原來都是8點檔的,風格也相似,無形中形成了競爭,很多時候為難的還是聽眾。 李強是南大畢業的,多半有一種親切感。他說話的聲音有點特別,讀起信來特認真。這是他給我的最大的印象。 感覺李強一直以來把《樂人谷》當作是一種藝術,《音樂工廠》、《聽歌人手記》都是我很喜歡的欄目。李強曾為齊豫、林憶蓮、齊秦等做過專題,介紹過百佳國語唱片,還談了自己心目中的十佳專集,每一次都很完美,值得全部錄下來作珍藏。是有這樣的發燒聽眾,每次必錄,還不斷給他提建議,關於專題主角的挑選,送他一些珍藏的磁帶CD。而我只能作一個普通的聽眾,只是用心參與。想想要是每位聽眾都熱情似火,李強也會忙瘋的。 曾經有一次,南京幾大電臺投票評選最受歡迎的節目,《樂人谷》排在了前三,這應該不是偶然。 (四)電臺情歌——流行歌曲現在時之大衛VS謝陽 大二時才接觸大衛,他和謝陽的節目都在午間12點至13點。 大衛是藍色的,他的聲音有著憂鬱和感傷,卻從不低迷。《大衛的私房歌》不一定流行,但絕對好聽。室友們都一致喜歡大衛,於是,每天準時收聽,追隨流行,又品位經典,彷彿大家都很懂音樂似的,那種心情現在想來好笑。見過大衛,髮型很酷,算是DJ中很帥的吧,但反而讓我覺得他的形象不適合他的聲音了。 大三時,我開始喜歡謝陽的節目了,絕對陽光。一開始,覺得謝陽的節目裡很少有他自己的特色,只是點歌罷了,而後來,正是由此,我開始喜歡謝陽。聽大衛的聲音覺得他很平靜,沒有半點波瀾,每天都是。而謝陽的聲音絕對可以用一個詞形容——洋溢,不只是熱情,他讓我覺得他每天很快樂,並將之“灑潑到四方”,而煩惱被隔離在直播室玻璃之外。本來,娛樂節目裡就沒必要夾雜一絲感傷,純粹的聽音樂,不用在意歌中隱含的失落,而竭力去感受音樂帶來的輕鬆與歡愉,夠了。&nbsp&nbsp&nbsp&nbsp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典型案例(3)

(五)電臺情歌——《週末大放送》 李嬋主持《感性音樂時間》的時候,我還不能接受她的聲音,總懷疑她是如何透過面試的,她是我有史以來聽過聲音最有“特點”的DJ之一。 喜歡《週末大放送》不知始於何時,現在已成了我最喜歡的節目了,週末有空時,一定收聽,而少聽一次又無大礙,適合現在的我。 點歌節目快成為我的最愛了,特別是壞心情的時候。吳繼宏和張藝的節目聽多了,難免感傷,以致心煩。李嬋喜歡在節目裡嘮叨,對點歌的聽眾親切熱情,關心備至,有時還會和聽眾在電波里聊一聊,毫無點唱機的感覺。有時會在節目中說她感冒了病了,卻不會帶來病了的氣氛,就像鄰家姐姐的感覺。有時候,唐僧比祥林嫂可愛得多。 記得前年的“五一”,在浦口,面臨專業的選擇,又逢頭疼病突犯,整天呆在宿舍,又不能做任何事情,每天中午聽李嬋的節目,特別是週末兩天,兩小時的點歌節目,是唯一能讓我暫忘煩惱的良藥。和室友們一起努力打熱線,至今仍記憶猶新。&nbsp&nbsp&nbsp&nbsp。 最好的txt下載網

只有與聽眾互動才能完成現代廣播

中國的傳媒長期以來扮演著黨的“喉舌”角色,承擔的是向受眾進行宣傳的任務,在黨性原則和市場原則之間明顯地向“對上負責”傾斜,受眾意識較為薄弱。20世紀80年代開始了傳媒的市場化轉向,媒介的服務功能、娛樂功能和監督功能被逐步認識,受眾在傳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得以彰顯。80年代末,始於珠江經濟臺的全國廣播電臺直播式、大板塊節目的播出形式的變革,讓受眾第一次以“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完成一次廣播節目的播出。當時,幾乎每家電臺都開播了熱線電話,聽眾可撥打電話參與節目的話題討論,採訪某位走進直播室的嘉賓,在夜間談話節目中傾訴,為親朋好友點歌…… 北京音樂臺開播之際有一檔《幸運之星》的娛樂節目。在每天中午播出之時,曾經造成北京電話局512局和515局的癱瘓。據測試,同一時間,大約有15000個電話同時撥打北京音樂臺的熱線。可見熱線電話節目的受歡迎程度。 廣播變得不再高高在上,成為報紙、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