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既然恐懼是我們生命中的不速之客,時時刻刻盤踞我們的心頭,每當內心或外在環境起了一點兒波瀾,它就迅即滲透到我們的意識中。通常我們想趕它出去、避開它時,多少也有一些對付恐懼的技巧或方法:排擠它,使它麻痺,跳過去或者否認它的存在。然而,恐懼始終潛伏著,如同死神從來沒有因為我們不去想就自動隱退一樣。
各個民族的文化各有特色,不同國家的開發程度也有高低之分,每個人也都不一樣,但恐懼不受這些影響。在我們操作了某些方法、採取了某些措施抵抗它之後,那些造成我們心中憂懼的事物,有沒有因此改變呢?有的。譬如打雷閃電已不再使我們戰慄害怕,日蝕與月蝕成為大家觀賞的自然現象,人們不再以為日月星辰將永遠消失,世界末日即將來臨。我們害怕的東西與古人不一樣,我們畏懼病毒,害怕新型絕症致我們於死地,害怕發生車禍,害怕年華老去和寂寞。
千百年來,與恐懼作戰的方法並沒有推陳出新,古人有巫師作法犧牲獻祭,現代則改由醫藥登場——恐懼始終都沒有退場。不同的心理治療是現代處理恐懼情緒最有影響力的新穎策略:心理治療以漸進的方式厘析害怕的心理,挖掘個人早年的成長背景中導致恐懼的因素,研究個人與家庭以及社會文化之間的相互關係,培養我們與恐懼對峙的能力。
這裡有一個重大問題:人類仗著科技文明的進步征服世界,舊有的恐懼雖然被驅除滅絕,卻又衍生出另類的恐懼;僅僅體認到恐懼與我們如影隨形無濟於事。有一種新型的恐懼侵擾著現代人的生活:在我們俯仰之間,埋伏著越來越多的恐懼因子,處處與我們為敵,我們很熟悉心靈被撕裂的感覺——想象一下濫用核能會導致什麼後果,想一想濫用權力侵犯生命常態的景象。人類犯的錯就像回力飛鏢;缺少愛與順服,孳生征服自然、操控生命的權力慾望,恐懼因此應運而生,於是我們任憑擺佈,性靈空虛。以前的人面對自然災害時一籌莫展,畏懼魔鬼與神靈的懲罰,今天我們害怕的物件是自己。
進步同時也是一種退步,形成了新的恐懼。
害怕與我們密不可分,雖然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但每個人體驗到的憂懼卻又都不一樣,怕死、怕付出愛以及其他抽象的東西。恐懼的形式獨一無二,就和一個人如何愛、如何死一樣,各有特色。經歷特殊的人,所體驗到的恐懼也與一般人不同,專屬於個人的恐懼和生活條件、與生俱來的性情以及環境有很密切的關係,這些涉及我們自幼成長的經歷。
如果,我們用“無畏”的態度來觀察恐懼,可以看得出它的雙重面孔:因為心懷畏懼,我們積極活躍迎戰;因為害怕不已,我們麻痺癱瘓。危難當頭,恐懼往往是一個訊號或警告,激勵我們打敗它。接收害怕的訊息,克服恐懼,可以讓我們成長成熟;避開它,不正面響應,會讓我們停滯不前——無法戰勝恐懼的人如同長不大的小孩。
序言 戰勝恐懼,求得心靈和諧(2)
通常當我們處於陌生的情境時,不安就會悄悄來訪。成長與成熟都使人感到不同程度的惶恐,因為我們並不具備相關的知識與能力來面對陌生的新局面。所有等待我們去做、去經歷的新鮮事充滿刺激,但也充滿了不確定。生命總是將我們帶往新奇、不確定又陌生的路上,而惴惴不安伴著我們上路。成長期間,每當我們揚棄熟悉的路線,踏入新階段,準備接受新任務的時刻,恐懼便不請自來;每個年齡所面臨的成長成熟課題,都包含了克服心中障礙的關卡,一旦我們戰勝了恐懼,人生便又往前邁進一步。
克服恐懼才會進步。想想踏出平生第一步的幼童,丟開媽媽的手,獨自行走;想想生命中重大的轉折,第一次上學的小孩,要脫離家庭的呵護,進入一個陌生的團體,這些都需要先克服恐懼才辦得到。想一想我們的青春期,初次與異性邂逅,對性的好奇與渴望;再想想我們首次進入職場,組織家庭,初為人母,然後衰老死亡的情形——新的開始以及首次嘗試的經驗都染著害怕的色彩。
所有上述的恐懼都與我們的身體、心靈或社會經歷息息相關,是人生必經之路,踏出去的步子都跨越某一個界限,我們被要求脫離熟悉、親密的環境,壯起膽子探險。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許多與上述的恐懼迥異,與跨越成長成熟階段大相徑庭,十分獨特的恐懼型態,沒有人能瞭解我們,連我們都看不清它的面貌。有人因寂寞而恐懼,有人害怕置身人群之中,有的人過橋或走過廣場時會驚慌不已,另有人看到甲蟲、蜘蛛或老鼠之類的小動物就心驚肉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