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迪品牌之路
回顧比亞迪的品牌之路,比亞迪由最初20多人的小廠起步,短短十年時間內迅速成長為 IT 及手機零部件領域的世界級製造企業,成為諾基亞、摩托羅拉等跨國公司的電池和手機零部件供應商。2003年比亞迪躋身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打破上世紀初日本電池企業一統天下的局面。
2003年,比亞迪收購秦川汽車,組建比亞迪汽車。王傳福信誓旦旦下半輩子就造汽車。進入汽車行業後,比亞迪汽車首要考慮的就是提高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王傳福認為這是任何一個汽車製造企業都必須具備的核心競爭力。現在在全國已經有北京、深圳、西安、上海四個產業基地,有三千人的研發團隊,十萬人的產業大軍。比亞迪汽車堅持走國際化線路,全情投入致力於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與生產。
在發展過程中,比亞迪的品牌越來越得到廣大廠商和消費者的認可。比亞迪汽車先後獲得上海國際汽車展新車大獎、中國工業產品設計之星獎、車壇奧斯卡獎、最佳價效比車型等多項殊榮。這些獎項代表了業內對比亞迪的認可。
讓比亞迪品牌增色不少的是2008年9月股神巴菲特入股比亞迪18億港元這一轟動性事件,可以說這是對比亞迪品牌價值的一次國際認證。王傳福說:“巴菲特的入股對比亞迪的品牌,尤其是在全球的品牌價值的提升非常重要。巴菲特的公司是非常令人尊敬的公司。而且它的投資也是長期的。有它的投資,比亞迪的電動車,包括新能源產品,在全美的銷售、品牌的價值當然就會提升了。”
第一節 比亞迪的百年品牌(3)
王傳福真是說到了點子上。畢竟普通人讚揚比亞迪一句,不會有什麼特殊意義。但如果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巴菲特讚揚一句,那就會成為轟動性的大新聞。
毫無疑問,無論是在電池領域、手機代工領域還是汽車領域,比亞迪都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國際品牌。 “比亞迪”這三個字已經成了金字招牌。2007年8月,王傳福喊出激動人心的口號:比亞迪要在2015年成為全國第一汽車企業,在2025年成為全世界第一!
如果王傳福的諾言實現,那麼這意味著在十年之內,比亞迪就要成為與豐田、通用、福特這些國際汽車品牌平起平坐的大公司。到那時候比亞迪的品牌就真的是無價之寶了。
那麼一個國際品牌意味著什麼呢?
根據現代營銷之父美國學者菲利普·科特勒的品牌理論,品牌至少要向購買者表達出六層涵義:一是屬性,表達出產品特定的屬性;二是利益,給購買者帶來的物質和精神上的利益;三是價值,商品製造商的某種價值感;四是文化,品牌附加或象徵的文化;五是個性,和人一樣,品牌傳達出的與眾不同的個性;六是使用者,品牌是購買這種品牌產品群體的代言人。所有這些都表明品牌是個複雜的符號,是一家企業所有歷史的濃縮。
“比亞迪”這三個字凝聚了比亞迪人十幾年的心血。1993年,王傳福被中國有色金屬研究院公派到深圳比格電池公司擔任總經理,也許是受“比格”電池公司名稱的影響,王傳福隨後把自己創立的公司取名叫“比亞迪”。有點像外國名字,這從一開始就體現出王傳福國際化的野心。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在談到為什麼給自己的公司取名叫“阿里巴巴”的時候說,因為自己想做一家八十年曆史的國際化的網際網路公司。在取名的時候,就不能太中國化,必須讓全世界能夠接受。思考了一段時間,馬雲就想起《一千零一夜》故事裡的《阿里巴巴與四十大盜》,於是就給自己的公司取名叫“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四個字,體現的是馬雲力圖佔據全世界網際網路制高點的野心。果不其然,馬雲創立的B2C模式,與雅虎的門戶模式,谷歌的搜尋模式,亞馬遜的C2C模式並稱為四大網際網路商業模式。
王傳福又何嘗不是如此,他給自己的公司取“比亞迪”這個一點都沒有中國特色的名字,正體現了王傳福迫不及待地要進入世界市場。王傳福要做世界第一,而不僅僅是中國第一。在電池領域,王傳福已經做到了。那麼在汽車領域,應該也不會讓那些關注比亞迪的人失望。
比亞迪的英文縮寫BYD,有一番特別的含意。BYD有人說是bring you dollars“帶給你美元”的意思,這是看到了比亞迪公司優異的業績,在電池和汽車領域的所向披靡。而王傳福對BYD的解釋是bring you dreams“帶給你夢想”,王傳福有他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