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起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高潮。各地紛紛響應黨中央號召,拿出舉措,“畝產萬斤糧”,“日產萬噸鋼”,“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狂熱的政治情緒達到頂峰。這種社會大環境,不可迴避地影響到正在進行的炮擊金門戰鬥。
炮擊金門作戰本身既是軍事鬥爭,同時也是###。一切服從政治,在當時是一句時髦的口號,也是一個不容置疑的原則。“9·1”海戰就是軍事服從政治的典型案例。
1958年9月1日,颱風移至廈門海域,海上風力7至8級。
18時後,增強到9級。
面對海面的狂風巨浪,臺灣海軍護航運輸隊推斷在這樣惡劣的氣象條件下魚雷快艇不可能行動,於是寧可冒風險向金門補運物資。
16時30分,“美堅”號登陸艦在“維源”號護航炮艦(“江”字號系列,舷號42),“沱江”、“柳江”號獵潛艦(舷號分別為104、123)護航保駕下由馬公駛往金門,運送物資及臺灣、外國記者組成的37人戰地採訪團,另外還有休假返回金門的美軍顧問團成員和一部分金門駐軍。在他們看來,雖然一路上顛簸,但是能確保平安才是最重要的。
“9·1”海戰(2)
他們的理性讓他們忽略了一點,1958年不是1954年。
1954年,中國魚雷快艇部隊的作戰和訓練完全遵循蘇聯紅軍條令條例,甚至到了機械照搬的地步。當年快艇第三十一大隊在浙東高島設伏“太平”號,海面4級風浪,馬冠三嚴格執行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