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3 / 4)

小說:07張雲逸 作者:孤獨半圓

辦事處(縣)。1943年3 月,根據中共中央華中局指示,淮南抗日根據地實行一元化領導,撤銷路東、路西區黨委,組建淮南區黨委,譚震林任書記,劉順元任副書記,轄津浦路東、路西兩地委。趙啟民、陳光先後任路東地委書記,李世農任副書記;譚希林、黃岩先後任路西地委書記,譚光廷任副書記。成立淮南蘇皖邊區行政公署,轄津浦路東、路西兩專員公署,汪道涵、鄭抱真分別任專員。周元斌、李竹平分別任副專員。新四軍第二師師長羅炳輝兼淮南軍區司令員,譚震林為政治委員,轄路東、路西兩軍分割槽。

為了戰勝嚴重困難,淮南軍民掀起大生產運動,戰勝自然災害和敵人封鎖,改善軍民生活,為反攻作物質上準備。

1943年1 月,中共中央華中局和新四軍軍部從蘇北轉移到皖東抗日根據地盯眙縣黃花塘,直接領導皖東鬥爭。

1943年,淮南抗日根據地進入新的發展時期。1944年,淮南新四軍轉入區域性反攻,至1945年7 月,淮南抗日根據地發展到2 萬餘平方公里,人口達280 萬,新四軍第二師兵力擴大到4。4 萬人,並在南京城郊建立上元縣。

1945年8 月,抗日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朱德總司令命令在華東的日軍由南京日軍最高指揮官同村寧茨直接派出代表至新四軍軍部駐地天長地區,就日軍投降事宜,接受陳毅將軍的命令。新四軍軍部發表粟裕為南京特別市市長、方毅為副市長,黃克誠為江蘇省主席,羅炳輝為安徽省主席。新四軍第二師組織南京支隊渡江南下,進抵南京城郊。第二師在戰略反攻中,收復定遠等6 座縣城,佔領津浦、淮南鐵路各一段。9 月2 日,日本無條件投降。至此,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屢遭侵略,飽受屈辱。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者鬥爭中取得的偉大勝利,為爭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八年抗日戰爭中,新四軍第二師殲敵2 萬餘名,在南京附近建立了擁有330 餘萬人口的解放區,第二師由其前身新四軍第四支隊成立時的3100餘人發展為近5 萬人的兵團。這是淮南軍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浴血奮戰取得的偉大勝利。

劉少奇、陳毅、張雲逸、鄧子恢、徐海東、賴傳珠、高敬亭、鄭位三、羅炳輝、譚震林等領導淮南軍民進行了英勇的鬥爭。淮南軍民為中華民族解放事業和世界反法西斯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也付出了巨大犧牲。半塔烈士紀念塔和藕塘新四軍第二師抗敵紀念塔記載著烈士們的英雄業績,永垂不朽!

註釋:(1 )本文節選自龔意農、楊聯主編的《淮南抗日根據地財經史》,安徽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 版,第6 ~16頁。題目和文中小題為原書第2 章第一、二節。節選時略有刪節。

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籌建前後 葉建忠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全國人民紛紛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在民族危亡時刻,國民黨被迫接受共產黨團結抗日的主張,實現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同年10月2 日,國共兩黨談判達成協議,將湘、贛、閩、粵、浙、鄂、豫、皖八省邊界13個地區的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陸軍第四軍。1938年1 月6 日新四軍軍部轉設南昌,下轄4 個支隊,8 個團,總人數10300 餘人,其中,福建的人數佔全軍一半以上。

為了在福建開展統戰工作與恢復黨的組織,黨中央決定在福州成立新四軍駐福州辦事處。1938年2 月黨中央派參謀長張雲逸同志再次來福州與國民黨福建省主席陳儀談判這一問題。2 月9 日張雲逸從南昌到達閩浙贛特委所在地江西省鉛山縣石塘鎮。隨同張參謀長來福州的有王助、孫克驥、張的秘書徐平羽(又名王白如、白丁)、新聞記者馬駿以及警衛員、機要員等十幾人。他們一行於2 月23日到達福州,24日上午張雲逸偕同王助出見福州記者並發表談話。

1938年春節前一天,新四軍第六團(閩東紅軍游擊隊)在屏南縣城接到軍部電報,立即開赴前線。葉飛、阮英平在農曆正月初三把隊伍帶去了。閩東特委工作由正規化人負責。葉飛等走後,範又接到新四軍參謀長張雲逸的電報,即到福州見張,張說:他此行的目的要辦兩件事,一是,1937年10月間在漳浦有數百人被國民黨繳械,要追回人和槍。二是,談判成立辦事處。張又說,陳儀不同意成立福建辦事處,只同意成立福州辦事處,人數限制不超過20人。於是正規化人便留在福州參加辦事處工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hxsk.tw All Rights Reserved